佛阁名称优钵昙,清供暮霭与朝岚。
普贤愿力三千遍,不及色空空处参。
【注释】
- 昙花阁:佛阁名,在今浙江杭州灵隐寺。
- 优钵昙:即优钵罗(yōu pó luó),梵语译音。佛教称此花为“空花”,因其不结子而得其名。
- 暮霭(ǎi):傍晚的云气或雾气。
- 朝岚(lán):早晨的山色。
- 普贤愿力三千遍:普贤三菩萨,又称“大行普贤菩萨”。他以大悲心救度众生,发愿无量无边,故称“普贤愿”。
- 色空:色,指物质现象;空,指精神现象。佛教认为一切法无我、无常、苦、空。
- 参:同“禅”,指打坐修行。
【赏析】
《昙花阁》是北宋文学家苏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写了佛阁中的昙花,以及昙花与佛阁的关联。诗人通过对昙花和佛阁的描述,表达了对佛法和修行的追求。
开头两句,写佛阁的名称和环境。佛阁名叫“昙花阁”,“昙花”是一种只在晚上开放的花,象征着佛教的静寂与神秘。佛阁位于杭州灵隐寺,周围云雾缭绕,景色迷人。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佛阁的环境,为下文的叙述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两句,描述了佛阁中的昙花生长的环境和条件。佛阁内供奉着优钵罗花,这种花朵象征着佛教的清净和宁静。由于佛阁内的光线昏暗,所以无法看到花开的样子,只能从远处感受到它的芬芳。这里的“清供”指的是佛阁中的鲜花,而“暮霭”和“朝岚”则形容了周围的自然景色。这两句诗通过描述昙花生长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强调了佛陀的慈悲和智慧。
最后两句,诗人转向了自己的修行和追求。他感叹自己的修行之路虽然艰难,但仍然希望能够像普贤菩萨一样发愿无量无边。这里所说的“三千遍”并不是指普贤菩萨的实际修行次数,而是用来形容他对佛法和修行的执着和坚持。而“不及色空空处参”则是指他的修行境界超越了物质和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高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佛阁中的昙花和佛陀的慈悲与智慧,表现了作者对佛法和修行的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自己的修行和他人的修行,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念。这首诗语言简练明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