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来春色夫如何,乍见山阳绿草多。
都识流阴曾不住,返躬却复虑蹉跎。
【注释】仲春:农历二月,指春季。万寿山:在北京市西郊。杂咏:即咏物诗。六首:《万寿山杂咏》共六首。迩来:近来。夫如何:怎么样?乍见:忽然见到。流阴:时令的阳光。都识:都明白。流阴曾不住:时令的阳光不曾止住。返躬:反躬自问。却复虑蹉跎:又担心自己会耽误了时光。
【赏析】这是一首咏景诗,借咏自然景色以抒写诗人的感情。诗中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春色图。
第一句“迩来春色夫如何”是说春天到来之后,景色怎样呢?诗人用“夫如何”,表示出惊讶的心情,好像对春色的来临表示怀疑似的。“迩来”、“夫如何”,都是语气词,用来修饰后面的诗句,说明作者对春天的到来感到惊奇。“夫”字在古代汉语里,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怎么”,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多”。
第二句“乍见山阳绿草多”是说春天来到后,山阳的绿色植被更多了。“乍见”是突然看到。“山阳”是地名,这里是指洛阳城东边。“绿草多”写出春草茂盛的景象。“多”字说明草的颜色和生长得茂盛的样子。“乍见”,突出诗人对春光的惊喜之情,“山阳”,则暗点地点,表明春天来到了洛阳。
第三句“都识流阴曾不住”是说人们都知道春天的阳光是不会停止地照耀着大地的。“流阴”指时令的阳光,这里指春天的阳光。“曾不住”意思是说时令的阳光不曾停止照耀,它总是不断地照临着大地。这两句诗写出了春光无限,时间永恒,表现出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都识流阴曾不住”与第一句“迩来春色夫如何”相呼应,一问一答,既显示了季节的变换,又显示出诗人感情的变化;既显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又显示了时间的永恒性。
末句“返躬却复虑蹉跎”是说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反躬自问,担心自己耽误了时光,辜负了美好的春光。“返躬”是回头看的意思,“却复”是再次的意思,“虑蹉跎”是担心自己浪费时间而耽误了大好的时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全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珍惜时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