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桃实三千岁,树各春秋不相妨。
月月花开十二度,女夷批判岂辞忙。
【注释】1.瑶池:传说中的西王母的居所,也称为瑶台。2.女夷:指西王母的侍女。《山海经·海内南经》:西南大荒之中有乐土,凤鸟自歌,招木百仞,凤凰于飞,有鸾鸟自歌,皇羲和,帝俊,东王公,其状如黄囊,赤如丹,六首,四足,两臂反折,非蛇,其音如磬,见则天下安宁。
【译文】瑶池里的桃子三千年才成熟一次,每棵树都有它自己的春秋,不会受到彼此的影响。每个月都有十二次开花,侍女们忙碌地采摘着,好像没有空闲的时间一样。
【赏析】此诗是赞美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故事。女娲用黄土捏人,用青土捏龟甲,用赤土捏龙,以五彩之石补苍天之破处。后来天塌地陷,女娲斩断一大龟壳,撑住不塌的天柱,又把剩下的石头堆在一起成为五色石台。女娲将五彩之石放在山顶上,各色石头互相辉映,五彩交辉。
《山海经》记载:西王母在瑶池中种植了三千年的桃树,每年桃花盛开时,树上有九个桃核,每一个桃核都是一颗成熟的桃子,这棵桃树就是“蟠桃”,也是神话传说中最有名的仙果之一。
此诗描写的是女娲用五彩之石补天后,天上人间一片祥和的景象。诗人赞美女娲的功绩,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