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有渰吐萋萋,坌入轩窗咫尺迷。
诗句相应及时节,栖云今日见真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大历四年(769)春天登灵山栖云楼观眺时有感而作的。诗中“栖云楼”指栖云亭,即灵山上的一座亭子。灵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东南麓,又名钟山、金陵山,南朝时为佛教圣地。栖云楼建于山中,与名胜古迹多有联系,所以成为游人观览胜景的处所。
前两句说,灵山的景色虽然秀美迷人,但云雾弥漫,视线模糊不清,好像到了仙境一般。诗人用拟人手法,以“渰”、“萋萋”形容烟云缭绕,迷离变幻,形象地写出了灵山云雾缥缈、变幻莫测的特点。
后两句写诗人登上栖云楼,观赏到一幅幅如画的风景,并结合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抒发胸中的感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胸怀,他并不把眼前的美好风景当作人生的全部价值,而是更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感悟。
这首诗描绘了灵山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幽静的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理解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