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霭苍山樾荫低,草堂门径草萋萋。
个中人谢尘寰迹,奚待移文孔稚圭。
【注释】
董邦达:即董源,南派山水画创始人。草堂:指董源的居所。苍山:指青翠的山峰。樾(yè):树荫。萋(qiī)萋:草木茂盛的样子。尘寰:世俗。孔稚圭:南朝梁人,善书法,工诗赋。移文:书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董源的草堂之后所作。
“澹霭苍山樾荫低”,起笔就写出了董源居所的环境特点。董源擅长水墨山水,其山水以淡墨为主,所以用“澹霭”来形容其居处四周的景色。而山色苍翠,又有“苍山”之称,所以用“苍山”来形容其居处附近的山色。“樾荫”则是指树木的浓阴,这里用来形容董源居处周围树木葱茏的景象。
“草堂门径草萋萋”,接着描述了董源居处的门前环境。草堂的门径上长满了茂盛的草,这是对草堂门前环境的生动描绘。
“个中人谢尘寰迹”,这句则是诗人对董源的赞叹。董源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充满了自然的气息,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因此诗人称赞他的才华,认为他在人间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奚待移文孔稚圭”,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董源的敬仰之情。孔稚圭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诗人认为董源的书法和孔稚圭不相上下,甚至更胜一筹。
整首诗通过对董源居处环境的描绘和对其艺术成就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