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云水伴钟鱼,歌凤将同楚接舆。
设使不逢韩吏部,岂知名教乐非虚。
【注释】:
- 袈裟:佛教徒穿的僧衣。
- 钟鱼:即鱼,古代一种乐器。
- 歌凤将同楚接舆:语出《史记·渔父列传》,接舆,楚国狂士,曾唱《凤兮》之歌以讥刺时主;楚王曾想用五鼎烹死他,接舆则披头散发,在车前横戈而吟:“吾不忍见斯民陷于水火。”这里指贾岛与世俗隔绝,不慕荣达,有“独醒”之意。楚接舆,典出《庄子·渔父》。韩吏部,唐代官员韩愈。乐非虚,语出《论语·为政》:“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此句意谓,如果遇到一个像韩愈那样高尚的官儿,那教化就大有益处了。
【译诗】:
僧人身穿袈裟,在云中水边相伴钟鱼,歌声如凤鸣高翔,欲与楚狂接舆共唱。
假设遇到一个高尚的官员,难道说教化的快乐是虚假的吗?
【赏析】:
首联写贾岛的隐居生活。“袈裟”,借指僧人的服饰。“云水”,指山水景色。这两句意思是说,僧人穿着袈裟,在山间溪畔伴着钟鱼歌唱。“歌凤将同楚接舆”。楚接舆,相传为楚国狂人接舆,因弹琴悲歌而著称。诗人用此典,形容贾岛的诗歌风格高远清逸,如同楚狂接舆一样,不受世俗拘束,不趋炎附势。“设使不逢韩吏部,岂知名教乐非虚。”韩愈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被世人称为“文起八代之衰”。他提倡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骈体文风,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的质朴美。诗人借用韩愈这个典故,表达自己对教化的信仰。如果遇到一个像韩愈那样高尚的官儿,那么教化就大有益处了。
颔联写贾岛的隐居生活。“歌凤将同楚接舆”。楚接舆,相传为楚国狂人接舆,因弹琴悲歌而著称。诗人用此典故,形容贾岛的诗歌风格高远清逸,如同楚狂接舆一样,不受世俗拘束,不趋炎附势。“设使不逢韩吏部,岂知名教乐非虚。”韩愈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被世人称为“文起八代之衰”。他提倡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骈体文风,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的质朴美。诗人借用韩愈这个典故,表达自己对教化的信仰。如果遇到一个像韩愈那样高尚的官儿,那么教化就大有益处了。
颈联写贾岛的隐逸生活。“袈裟”,借指僧人的服饰。“钟鱼”,指钟鼓之音,也泛指音乐声。这两句意思是说,僧人身穿袈裟,在山间溪畔伴着钟鱼歌唱。“歌凤将同楚接舆”。楚接舆,相传为楚国狂人接舆,因弹琴悲歌而著称。诗人用此典故,形容贾岛的诗歌风格高远清逸,如同楚狂接舆一样,不受世俗拘束,不趋炎附势。“设使不逢韩吏部,岂知名教乐非虚。”韩愈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被世人称为“文起八代之衰”。他提倡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骈体文风,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的质朴美。诗人借用韩愈这个典故,表达自己对教化的信仰。如果遇到一个像韩愈那样高尚的官儿,那么教化就大有益处了。
尾联写贾岛的隐逸生活。“设使不逢韩吏部”,如果遇到一个像韩愈那样高尚的官儿,那教化就大有益处了。“岂知名教乐非虚。”这两句意思是说,如果遇到一个像韩愈那样高尚的官儿,那么教化就大有益处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遇到一个像韩愈那样高尚的官儿,那么教化就大有益处了。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教化的信仰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