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林尚迟吴江冷,晃日从回塞岭春。
高士溪边成小立,一天锦色入题新。
董邦达的《枫林朝霁》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下面逐句解读这首诗:
缀林尚迟吴江冷,晃日从回塞岭春。
高士溪边成小立,一天锦色入题新。
诗句注释及赏析:
- 缀林尚迟吴江冷
- “缀林”指的是树林密集的样子。
- “尚迟”意味着时间还早。
- “吴江”指的是长江下游的吴淞江,这里用来借指江南地区。
- “冷”形容早晨的天气寒冷。
- 晃日从回塞岭春
- “晃日”可能是指阳光照射在树叶上,产生闪烁的效果。
- “从回”可能是描述光线的回旋或者反射。
- “塞岭”通常指的是长城沿线的山岭,这里可能是指北方的山脉。
- “春”表示春天的到来。
- 高士溪边成小立
- “高士”可能指的是高尚的学者或隐士。
- “溪边”指的是靠近小溪的地方,可能是作者驻足欣赏的地方。
- “成小立”意味着站在那里静静地观看四周的风景。
- 一天锦色入题新
- “一天”在这里可能是指一天之中的某个时间段。
- “锦色”指的是美丽的色彩。
- “入题”可能是指景色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
- “新”强调了这是一次新的观察和体验。
译文:
在稀疏的树林中,吴江边的早晨依然保持着寒冷的冬日气息。当阳光穿过树梢,反射出灿烂的光辉,仿佛在春天的塞岭上跳舞。一个高尚的学者,在小溪旁静静地站立,被这美好的景色深深吸引。一天之中,美丽的色彩映入眼帘,让人感到新的发现和喜悦。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内心的平静。通过使用“缀林”、“晃日”等词汇,诗人巧妙地表达了时间和光影变化给景象带来的独特效果。同时,诗中的“高士”与“溪边”等元素,增添了一层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的意境。最后一句“一天锦色入题新”,更是以简洁的语言,将整个画面定格为一幅生动的画面,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