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风物近清明,驻辇优游少畅情。
此地那宜陈俗乐,书声端胜管弦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词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句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①第一句“春城风物近清明”,春城指的是京城,清明时节,万物皆醒,百花竞放,草木萌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以“春城”来指代京城,写出了京城在清明时节的美景。②第二句“驻辇优游少畅情”,驻辇是古代帝王在出巡途中停留的意思,驻辇优游是指皇帝悠闲自得,从容不迫地游览京城。“少畅情”,指皇帝出游心情愉悦。③第三句“此地那宜陈俗乐”,陈俗乐,泛指民间音乐。诗人认为这个地方不宜演奏陈俗乐,因为此处的景色已经美得让人心醉神怡了。④第四句“书声端胜管弦声”,书声,指读书的声音。这里用对比的方式写景,将读书的声音比作管弦之音。诗中的“书声”,指书院里的读书声;“管弦声”,指皇宫中的乐队奏出的乐曲。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京城在清明时节的美景,使得皇上心情愉悦,自然不会去欣赏陈俗乐。而此时,只有书院中的读书声音,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答案】

莲池书院杂咏 其六

春城风物近清明,驻辇优游少畅情。

此地那宜陈俗乐,书声端胜管弦声。

赏析:

此诗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所作。程颢(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北宋洛阳人。他与弟程颐并称“二程”,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这首诗写的是在京城的春天里,皇帝到郊外游赏的景况。作者先描绘了京城在清明时候的美景,接着又描写了皇帝游赏时心情愉快的心情,最后以书院中的读书声音来衬托皇宫中乐队奏出的乐曲,表现出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