峣峰无数入窗纱,写照窗前了不差。
正虑遥天无点缀,林边恰噪晚归鸦。
注释:峣(yáo)峰无数,如同屏风插入窗户,映照于窗前,没有一处不清晰。正愁远山无点缀,林边却传来乌鸦的叫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晚秋时节常山峪行宫的景象。首联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色,颔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象的向往之情,尾联以“林边恰噪晚归鸦”作为结语,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又为全诗增添了一份凄婉之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峣峰无数入窗纱,写照窗前了不差。
正虑遥天无点缀,林边恰噪晚归鸦。
注释:峣(yáo)峰无数,如同屏风插入窗户,映照于窗前,没有一处不清晰。正愁远山无点缀,林边却传来乌鸦的叫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晚秋时节常山峪行宫的景象。首联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色,颔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象的向往之情,尾联以“林边恰噪晚归鸦”作为结语,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又为全诗增添了一份凄婉之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素节:指初七。新秋:指初秋。 看云成薄絮:薄絮指轻薄如絮的白云。薄絮,像絮一样轻盈的云朵。 临水有微波:微波即细小波纹,水面上出现的细微水纹。 岁月倏分半:岁月,年月;倏,迅速、突然;分半,一半。意思是说,转眼间,年华已过半。 光阴迅几多:光阴,时间;迅,迅速。意思是说,时光飞逝,转瞬即逝。 西山:指终南山。凝望处,即远望处。 桁列烟螺:桁列,排列整齐的样子;列,行列;烟螺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兴州最古寺,每到礼应亲。 - [兴州最古寺]:兴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池,这里有着许多古老的寺庙。 - [每到礼应亲]:每当来到这里,我都会怀着敬意和亲近之情参与各种祭祀或活动。 2. 策马河桥度,垂鞭农务询。 - [策马河桥度]:骑马经过桥梁,意味着要通过这座桥继续前往目的地。 - [垂鞭农务询]:在田间劳作时停下来询问农民,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 3. 即看优泽霈
【注】文征明的仿李成寒林轴,是一首题画诗。李成是北宋画家,擅长山水画,有“李成寒林图”传世。 诗句释义: - 山树不知名(山中的树木没有名字) - 山泉处处清(泉水清澈,处处可听) - 叶丹飘复止(树叶在风中摇曳,或红或绿) - 石白凸兼平(石头的颜色白而且形状凸出,平整如一) - 疏密擅风伯(树木和石头的分布疏密有致,仿佛风神主宰) - 骚人工寄兴(诗人借自然景色抒发情感) -
【注释】 碧云寺:在江西庐山,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别墅。 “隔岭别为区”,指寺庙与山峦相隔,自成一景;“精蓝静以俱”,指寺院建筑清雅、宁静。 “每参相与好”,意即每次来此参拜,都与僧人相处融洽。 “难论有和无”,意即谈论佛法的有无,似乎难以言说。 “法雨真优渥”,意为佛法如甘霖般深厚滋润。 “碧云任卷铺”,意即云雾缭绕,仿佛可以随意卷起。 “设云云那碧”,意即云朵飘散后,仍显碧绿。
【注释】 过:路过。青县:古县,今属河北。 枕:依傍、靠近。青青柳:柳树青青。 孳益庶:繁殖生息的人多。 总藉:总依靠。衣食:饮食衣服。 安能:怎么能够。粟帛:谷粟和丝帛,泛指财物。 瞻仰:仰望敬仰。 几里步随行:走几步路就跟着你(指跟随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路过青县时所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过”字领起全篇,“怜他瞻仰切”一句是诗眼。 第一联“古县河干枕,青青柳向城”
题和阗玉镂东坡夜游图 不眠闲访友,月色正苍凉。 底用秉宵烛,耐堪步野塘。 承天寺将到,积水地何方。 设谓同心孰,依稀似姓张。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不眠闲访友,月色正苍凉。 - 解析: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夜行的情境,表达出一种孤独而又寂寞的情感。 - 译文:我睡不着去拜访朋友,月光显得格外凄凉。 2. 底用秉宵烛,耐堪步野塘。 - 解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行走时的心境
谒孔林酹酒 一抔如五岳,永古此幽宫。 天朗林原气,川流洙泗风。 奠椒溯思处,瞻楷不言中。 万载读书者,水源木本同。 注释: 谒孔林:到孔子的墓地去祭拜。 酹酒:在祭品中洒酒以示祭奠。 “一抔”句:比喻孔子的坟墓像五岳一样高大雄伟。 “天朗”句:指孔子墓前树木茂密,空气清新。 洙、泗:指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附近的两条河流。 “奠椒”句:指在孔子墓前祭祀时洒酒祭奠椒柏。 “瞻楷”句
【注释】 梅雨:指春末夏初的连续阴雨天气。 林兰:泛指花卉。 素苞:白色的花朵或花瓣,这里特指梅花。 粉蕊:花心,即花蕊,用来形容梅花的颜色和质地。 映月姿逾澹:形容月亮下,梅花的形态愈发淡雅、清远。 临风香更赊(shē):形容梅花在微风中散发出更加持久、淡雅的香气。 多情怜野雀,栖托一枝斜:形容梅花虽美却孤独无依,被野雀所怜爱,只能寄生在枝条上,显得凄凉而又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的翻译是: 模仿李迪的鸡雏图,我的心中充满了敬意。 如果歉岁降临,我们能救小民饥寒吗? 只有我深感恐惧,诸臣都希望共同思考。 子舆举稷语,应互相谨慎管理事务。 注释解释: 1. “待饲摹李画”:模仿李迪的鸡雏图。李迪,唐朝著名画家,他的画作以生动逼真著称,被誉为“神品”。这里用“摹”表示对李迪画作的模仿学习。 2. “吾心重念之”:我的心中充满敬意。这里的“之”指李迪的画作。 3.
这首诗的译文是: 李迪鸡雏待饲,两只小鸡就像仰望着天空。它们的母亲到哪里去了呢? 不知道如何带领它们觅食,谁又能怜悯它们饥饿的肚子呢? 打开地图一看,触目惊心!灾后的土地需要哺养,官员们要慎重啊!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苦难的诗。诗人通过对鸡雏被遗弃在荒废土地上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的深深忧虑。 首联写双雏如仰望,其母竟何之。意思是说
【注释】 常山峪:指代作者的住所。 行宫:指代作者的居所。 晚秋:秋天。 其四:诗的第四首。《全唐诗》中共有四首《晚秋》。 遣怀:抒发情感,寄托情怀。 不苦:不是痛苦的。 吟情:作诗时的情感。 涩:不通顺。 底用:何必,怎么。 拈须:用手指轻轻搔头,表示思考或思索。 安:通“安”,即安定、平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借咏物寄怀,托物寓志。 “常山峪行宫晚秋”一句点明了地点和时节
行漏 唐人行乐诗中时光易逝意象 1. 诗句原文 行漏丁丁朝复暮,塞山碛坂于中度。 问渠消得几光阴,密转潜移只如故。 2. 译文与注释 - 行漏:指时间流逝,如同水滴不断滴落,暗示时间的连续性和不可逆转性。 - 朝复暮:描述时间的短暂,早晨和夜晚的交替,强调白昼的短暂和夜晚的漫长。 - 塞山碛坂于中度:形容路途遥远且艰难,通过“塞山”和“碛坂”两个意象,描绘旅途中的艰险与挑战。 - 问渠消得几光阴
这首诗是董邦达仿荆浩的《匡庐图》,其中第一句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谢灵运的《山居赋》,第二句是班固的《答宾戏》,第三句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第四句是李白的《古风》。 注释: - 陶镕灵运山居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谢灵运的《山居赋》。 - 檃括仲长乐志论:《论语·阳货》中记载:“孔子曰:‘吾有志于士也。’”这里指班固的《答宾戏》。 - 我欲拈题浑不得:我本想提笔写点什么
注释:常山峪行宫在晚秋时分,我来到山谷口。谷口的风声让人感觉非常雄壮,溪头的水面上倒映着一片清澈的影象。早晨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块石子,便把它移到了一边,它竟然化作白云横卧于天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季游览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谷口风来声觉壮,溪头潦尽影含清。”这两句诗描述了山谷口的风声和溪头的倒影。山谷口的风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常山峪行宫晚秋 其一 注释: 常山峪行宫,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西部的鹿泉镇。唐代诗人王维曾于此作诗《过崔府君家》,故称常山峪。晚秋,指深秋时节。 山容似画淡弥趣,秋色如诗老益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全诗通过描绘晚秋景色和行宫的风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首句“山容似画淡弥趣”,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景图。诗人用“似画”形容山容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发现其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哲理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和文化内涵。下面将逐一展开对其赏析: 1. 诗意与意境: - 秋色之随宜境趣赊:诗中“秋色”象征着自然界的宁静与深远,而“随宜”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顺应态度,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越于深处见清嘉:“越”字用来形容诗人在深山幽谷中发现的宁静美景,而“清嘉”则传达了这种美景带来的愉悦和心灵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