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声纷奏瓦鸳鸯,殿阁风来满意凉。
诗客应传新事例,宫纱赐不在端阳。
【注释】
- 《唐律疏议》规定,皇帝赐给臣下物品时,应先赐官阶,再赐物,最后在诏书上签名。这首诗是杜甫为得到内府纱葛而作的诗。
- “溜声”:形容瓦片上的雨声。
- “鸳鸯”:瓦当上的兽头。
- “殿阁风来满意凉”:指雨打殿阁,使室内感到清凉。
- “新事例”:指新近发生的事情。
- “端阳”:端午节。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初,诗人因避乱成都草堂而居。诗中描绘了皇帝赐给臣下纱葛的情景,并借此表达了对国运民生的关注。
首联:”溜声纷奏瓦鸳鸯,殿阁风来满意凉。”
这两句诗描绘了雨打瓦片和宫殿内清凉的情景。瓦片上的雨滴像琴瑟般地弹奏,声音纷纷扰扰,如同一对对鸳鸯翩翩起舞。殿阁中的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让人感到舒适宜人。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雨声比作琴瑟、鸳鸯等意象,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雨景的喜爱之情。
颔联:”诗客应传新事例,宫纱赐不在端阳。”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诗人认为,诗人们应该关注国家的兴衰成败,而不应该仅仅沉浸在个人的享乐之中。同时,诗人也指出,皇帝赐予臣民的物品并非只有在特定的节日才会出现,而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里的”新事例”指的是国家的新情况、新变化。
尾联:”溜声纷奏瓦鸳鸯,殿阁风来满意凉。”
这两句诗与首联相呼应,再次描绘了雨声和宫殿内的清凉景象。雨声依旧如琴瑟般地弹奏,瓦片上的水珠滴落下来,溅起一圈圈涟漪。风从宫殿的窗户吹进来,带来了一股凉爽的气息。这两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