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归远岫碧虚高,触目成吟便搦毫。
践履未能融气习,当年惭愧此焚膏。
注释:万壑松风旧日赐居也,因为题写在松树间。其二
云归远岫碧虚高,触目成吟便搦毫。
践履未能融气习,当年惭愧此焚膏。
赏析: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万壑松风楼》,表达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第一句“云归远岫碧虚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云彩回归到了遥远的山峰上,那里的山峦被云雾缭绕,显得更加高远、神秘。这里的“碧虚高”形容了山峰的壮丽景色。
第二句“触目成吟便搦毫”,意味着一旦看到眼前的景象,就忍不住要挥笔写下诗句。这里的“搦毫”是指拿起笔来作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景色的敏感反应,以及他善于捕捉自然美的能力。
第三句“践履未能融气习”,则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诗人虽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但是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融入其中的气息和氛围,也就是说他还不能完全理解和欣赏大自然的美。这里的“践履”指的是亲身体验,而“融气习”则表示融入其中。
最后一句“当年惭愧此焚膏”,则是对过去的自责之情。诗人曾经沉迷于写作,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休息。这里的“焚膏”是指长时间地读书或写作,而“惭愧”则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悔恨之情。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行为的反省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