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天龙孰与俦,却教糟粕至今留。
争如满树黄金相,移得江陵八月秋。
注释:
咏盆中佛手:描写盆中的佛手。
一指天龙孰与俦:比喻它如同天上的龙一样,无人可比。
却教糟粕至今留:却让糟粕之物遗留下来。
争如满树黄金相:与其在盆中,不如满树金黄相映,更显富贵。
移得江陵八月秋:把它移到江陵,那里正是秋天,更显得珍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赞美盆中佛手的高贵和美丽,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一指天龙孰与俦”,诗人以天龙自比,意在强调佛手的尊贵和高贵地位。他认为天龙的地位无人能敌,佛手也应当如此。
颔联“却教糟粕至今留”则是诗人对佛手的另一种看法。他认为佛手虽然美丽,但也可能成为人们欣赏的对象,这就使得佛手的价值被降低。然而,诗人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损失,因为他相信佛手的本质是高贵的,即使它成为了人们欣赏的对象,也不会改变它的高贵品质。
颈联“争如满树黄金相,移得江陵八月秋”,诗人将佛手比作满树的黄金,意在表达佛手的美丽和价值。他认为佛手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外观,即使它被移到了江陵,也依然能够展现出其高贵的品质。这里,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移得江陵八月秋”这一典故,进一步突出了佛手的高贵地位。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佛手的赞美,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还将佛手与天龙进行比较,既体现了佛手的高贵地位,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