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銮黎庶聚犹多,雨里那曾笠与蓑。
爱敬真如子于父,可无惠保计如何。

【注释】1、迎銮:迎接皇帝。2、黎庶:百姓。3、那:哪。4、笠(lì):用布等制成的遮盖物,用以避雨。5、蓑(suō):一种用草编织的雨衣。6、子于父:子女对父母的爱。7、惠保:保佑。

【赏析】这是一首杂咏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意,以及自己对于国家的忠心耿耿。

第一句“迎銮黎庶聚犹多”,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百姓们齐聚一堂,欢庆皇帝的驾到。这里的“迎銮”指的是百姓们热情欢迎皇帝的到来,而“黎庶”则是指所有的百姓。

第二句“雨里那曾笠与蓑”,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那就是在下雨的时候,百姓们是否还会撑着斗笠和蓑衣呢?这里的“雨里”指的是下雨的时候,“那曾”则表示曾经有一段时间。

第三句“爱敬真如子于父”,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百姓深深的爱意,他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关爱他们,尊敬他们。这里的“爱敬”指的是对百姓的关爱和尊重。

第四句“可无惠保计如何”,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国家的保护和保障,那么百姓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艰难呢?这里的“惠保”指的是国家的保护和保障,“计如何”则是表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整首诗通过对百姓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深深热爱和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