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序正权舆,云看三素殊。
慈宁重叠庆,春酒介廜㢝。
【注释】:
癸酉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立春帖子:指立春时皇帝所发之诏书。
三素:指三种颜色,这里泛指春天的景色。
云看:像看云一样。
慈宁:指皇帝的母亲慈宁宫。
重叠庆:指多次庆贺。
介廜㢝(yún jiē líè):丰盛的宴席。
赏析:
此诗为元代诗人元好问所作,作于大德元年(1297年)立春日。诗以“四序”总领全篇,首尾圆融,意境开阔,笔力遒劲。
前两句写春光明媚,万物复苏。首句点明时间——立春之日。“正”,正是、正当的意思。“权舆”,开始、兴起的意思。首句说,一年四季的更替,正是在这一天开始,像看云那样看到万物的生机勃发。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它既照应了“癸酉元日”,又点出了题目中的“立春”。次句承上启下,由物及人。“三素”——三种颜色的景物,这里指春天的景色。“殊”(shū),不同;差异。第三句写皇帝的喜庆和欢娱。这一句中,“慈宁”是指元世祖忽必烈的陵墓,即“慈宁宫”。“重叠庆”,多次庆贺之意。这两句说,皇帝的母后慈宁宫里,就像看云那样,看到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因此多次举行宴会来庆贺。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说,皇帝的母后,像看云那样看到春天的到来,因此多次举行宴会来庆贺。这两句话看似闲笔,其实不然。它们与前面的“三素”两字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春天的景象,就是“三素”。而皇帝之所以要多次举行宴会,就是为了庆贺春天的到来——这是春天带给他的欢乐。
从全诗来看,此诗虽然只有四句话,但每一句都写得很有分量。前两句用“正”、“始”、“看”三个动词,分别描写了春天的来临、春天的到来以及人们的心情;后两句则通过“多重庆”、“喜悦之情”来进一步渲染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在于,它没有直接写春天的美好,而是通过对皇帝母亲的感受和皇帝的庆祝活动的描绘,间接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这种写法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能够让人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