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万松寺,当门阿那株。
偶然为放笔,所喜不相殊。
【注释】:
万松寺:在盘山,为元代所建。阿那株:即“阿那”,指寺院门前的那棵古松。虬枝:盘旋曲折的枝干。一脔鼎味:取自《左传·僖公五年》载“齐侯使大子兹与商辛乘舟于庭。倍则信。对曰:‘乘舟那么,不如两楫。’……”意为:两个桨比一个桨更有力量。这里比喻松树枝条盘旋交错,有如两桨划水,更有力量。口占:即随手写。率题:随意作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名胜盘山后,看到万松寺门前的那棵老松树特异的形态,而随手作下此诗。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开头两句“记得万松寺,当门阿那株”。回忆了万松寺及门前那一棵古松的景色。这棵树在诗人心目中具有特殊意义,所以用词十分谨慎和细腻,“万松”二字既表明地点又表明时间,“阿那”二字则表明树木的具体位置。“万松”一词,不仅说明此地古木参天,而且暗示出此地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于万松寺及其周围环境的向往和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隐逸思想。
第三句“偶然为放笔,所喜不相殊”。这是诗人来到万松寺后,看到那棵古松时,突然产生的想法。这里的“偶然”指的是诗人偶然看到古松,而“放笔”则是诗人随手写下了这首诗。“所喜不相殊”中的“所喜”是指诗人对古松的喜爱。“殊”在这里表示不相同的意思,意味着诗人认为古松与其他事物相比具有独特的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松的赞赏和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万松寺门前的那棵古松,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自然之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