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敲绿琅玕,自奏云山曲。
堪笑世俗人,道是不如肉。
下面是根据您提供的诗句和关键词,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风敲绿琅玕,自奏云山曲。堪笑世俗人,道是不如肉。
- 风敲绿琅玕:描述了一阵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绿色玉石一般清脆悦耳。琅玕(láng gān)是一种美玉,这里用来形容竹子的翠绿与坚硬,形象地描绘了风在竹叶间摩擦发出的声响。
- 自奏云山曲:这里的“自奏”指的是竹子本身发出声音,就像奏乐一样。云山曲可能暗指自然界的高山流水之音,或是竹子在风中摇曳时产生的自然声响,营造了一种宁静而高远的氛围。
- 堪笑世俗人:这里的“堪笑”表示嘲笑的意思,是对那些庸俗之人的讥讽。他们往往被名利所困,无法理解或欣赏竹子这种高洁且坚韧的存在。这里的“世俗人”可能指的是那些只追求物质享受、不重视精神修养的人们。
- 道是不如肉:这里的“道”是“认为”、“看作”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观念,即世俗之人认为竹子不如肉食之物。这里的“肉”并非字面上的肉类食物,而是比喻世俗之人看重的物质利益,他们往往被眼前的物质所迷惑,忽视了更本质的事物。这种观点反映了作者对世俗观念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事物本质的追求。
结合上述文本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 艺术特色: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竹子的高洁与坚韧,同时也揭示了世俗之人的狭隘与短视。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竹子的清雅与其被视为“不如肉”的世俗偏见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突出了竹子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同时,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想象力,如“风敲绿琅玕”和“自奏云山曲”,这些意象不仅赋予了诗歌以音乐性和节奏感,也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 思想情感:诗人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偏见的批评。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物质利益的获取,而在于内心的纯洁和道德的高尚。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时,诗中的讽刺意味也表明了诗人对于时弊的不满和对社会现象的批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偶为岁寒三友图各题以诗·其二·竹》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大自然之美赞叹的作品,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篇,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对世俗偏见的批判,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