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宫有事忽逾旬,返跸询安诣畅春。
虽是言传恒悉豫,究之色养不如亲。
景将明媚园疑绘,晷向舒长漏似逡。
题额尧年贻宝篆,海涵从识物怀仁。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还宫有事忽逾旬,返跸询安诣畅春。
- 译文:回到宫中有事突然超过十天,返回时询问安宁到畅春园。
- 注释:返跸(huì)是指帝王回到京城后,在特定的时间点上返回自己的居处。“返跸询安”意味着帝王在返回京城后,对宫廷的平安状况表示关切。”逾旬”指的是超过十天,这里可能指的是帝王在处理国事或其他事务上的拖延或忙碌。“诣畅春”则表明了帝王亲自前往畅春园去询问情况。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帝王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个人居处的谨慎。通过亲自前往问安,帝王展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同时,这也可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环境或帝王个人的某种心态或行为方式。
2. 虽是言传恒悉豫,究之色养不如亲。
- 译文:虽然言语传达常常是预先准备好的,但真正的感情培养还是比不上亲身体验。
- 注释:”虽”是尽管的意思,”言传”指通过言语表达的方式,而”恒悉豫”可能是指预先准备好、计划好的言辞或行动。”色养”通常用于形容人的情感、态度的培养或者熏陶,”不如亲”则是指亲自体验或参与某项活动比单纯的听闻或观看更为有效,更能得到实际的体验和感受。
-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无论是言语还是文字的描述,都难以完全替代亲身的经历和体会。它提醒人们要注重实际行动,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和成长。
3. 景将明媚园疑绘,晷向舒长漏似巡。
- 译文:景色将变得更明亮如同绘画,时间逐渐流逝仿佛钟表的指针缓缓移动。
- 注释:”景将明媚”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景象即将呈现的状态,”明媚”通常用来形容光明、灿烂,这里可能是指自然景观的美丽。”园疑绘”则是说这个美丽的景象仿佛被画了出来一样,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晷向舒长漏似巡”则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时间的流逝与钟表的指针移动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缓慢和宁静。
- 赏析:此句通过对景色和时间变化的细致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以及时间的温柔流逝。这种描述方式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触动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4. 题额尧年贻宝篆,海涵从识物怀仁。
- 译文:为畅春园题写了“尧年”,以宝篆之形传递深厚的仁爱。
- 注释:”尧年”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圣明之君尧帝的年号或纪念年份,这里可能是为了纪念帝王或特定事件而特制的匾额或铭文。“贻宝篆”中的“宝”字暗示着珍贵和尊贵,而“篆”则指的是刻有古文的印章或图腾。“海涵”可能是一种比喻,用来指代宽广如海的胸怀或包容之心;“识物怀仁”则表明能够识别万物并怀抱仁爱之情。
- 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题写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和篆刻,表达了对仁爱和宽广胸襟的重视。这不仅是对畅春园的一种赞颂,也是对帝王个人品德的赞美。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诗人传达了对和谐与仁爱的向往。
结论
这首诗通过对畅春园的探访及其相关的自然景观和情感体验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时间流转和仁爱的深刻感悟。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和情感抒发,诗人表达了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