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曲非由燥火成,天然宁是裁金营。
匠人雕饰嫌工巧,高士指挥爱格清。
有节更看文以贲,从心不逾矩斯贞。
本宜赐与齐贤器,摛藻翻因献宪卿。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竹根如意:以竹子为原材料,制作成如意的形状。
首曲非由燥火成,天然宁是裁金营。
首曲指的是如意的形状,不是用火烤制而成的,而是自然形成的。
天然宁是裁金营,意为自然形成的东西,不必经过人为的加工。
匠人雕饰嫌工巧,高士指挥爱格清。
匠人是指手艺人,他喜欢用刀斧等工具对物品进行雕刻装饰,认为这是工巧的事情。而高士则是道德修养很高的人,他喜欢指挥如意的形状和大小,追求它清正、整齐的效果。
有节更看文以贲,从心不逾矩斯贞。
有节意指如意的形状应该符合规矩,文以贲是指文采,贲在这里指的是修饰、美化。从心不逾矩斯贞,意为做事要随心所欲,但不能超过规矩,保持贞洁的品质。
本宜赐与齐贤器,摛藻翻因献宪卿。
本宜赐与齐贤器,意为这个如意应该被赏给有德行的人。摛藻翻因献宪卿,意为这个如意因为其美丽而被赏给宪卿,宪卿是一个官职名。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竹子的自然美和工匠的智慧。竹子本身没有经过人工的雕琢,但它的形状却非常优美。工匠们通过他们的技巧,将竹子雕琢成如意的形状,使其更加美观。但诗人认为工匠们过于追求技巧,忘记了竹子本身的美。高士则相反,他们欣赏竹子的自然美,不喜欢过多的人工修饰。他们追求的是如意的形状和大小要符合规矩,不能超过规矩。这种态度使得他们保持了贞洁的品质。最后,诗人把如意赏给了有德行的人,并因为其美丽而被赏给了宪卿。这说明了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欣赏。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自然美和工匠的智慧,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