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路口平湖上,曰有宣公祠宇存。
依旧沙堤供内相,每忘金券觅行辕。
可方贾谊闻刘煦,早虑怀光执惠元。
料事酬机如指掌,先生宁独托空言。

【注释】

孤山:杭州西湖的名胜之一。平湖:即西湖之水。曰:说。宣公:陆游自指。祠宇:庙宇。内相:宰相。金券:古时帝王赐给功臣的一种信物。行辕:行军时的指挥所,这里指帅府。贾谊: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为文帝谋士。刘煦:唐人刘禹锡之子,有才名。怀光:唐朝宦官田令孜,后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擅权跋扈。惠元:唐懿宗时宰相裴度之孙,因遭宦官迫害而流放,后被赦还。

【译文】

在孤山路口上平湖之上,有个陆宣公的祠宇保存了下来;依旧沙堤供内相行走,每每忘记用金券寻找帅府。可以跟贾谊一样听说刘煦,早虑怀光执惠元;料事酬机像掌握在手,先生难道只靠空言传?

【赏析】

陆游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屡受投降派的排挤与攻击,因此常发出壮志难酬的悲慨。这首诗就是写他游览孤山时,看到陆宣公祠,追念历史人物而发的感慨。

“孤山路口平湖上,曰有宣公祠宇存”,点明地点和对象:诗人站在孤山路口,看见平湖上有个陆宣公祠宇。“曰有宣公祠宇存”是全诗的总起句,表明下面要说的内容是有关宣公祠的。陆游对陆宣公的功绩很钦佩,所以一提起宣公祠,便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宣公”,即陆贽,字敬舆,唐代著名谏臣。他敢于犯颜直谏,不畏强御,深得宪宗赏识。宪宗死,顺宗立,太子未立,宦官李训与王守澄欲拥立其弟永兴王。这时大臣们大多依附宦官,独有陆贽坚决不从,结果被贬至边远地方。后来宪宗病重,宦官又密谋要拥立永兴王,宰相郑絪等都去向陆贽求教,陆贽说:“这是国家大事,应当请皇上自己决断。”宦官知道不能成功,于是先下手把郑絪等人杀了。宪宗驾崩之后,宦官发动政变,拥立永兴王,是为唐穆宗。宦官们怕陆贽干预朝政,把他赶到了湖南、湖北一带当个观察使。后来,宦官们又把他调回长安,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他先后担任过许多重要官职,如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等,但他始终忠于皇帝,反对宦官专权,因而遭到宦官们的忌恨,最后竟被害死了。(见《资治通鉴》卷249)陆贽死时67岁。他的死,是封建社会的悲剧。陆贽死后,唐穆宗下诏为他修墓建祠,并亲题“忠肃”两字。白居易作诗悼念说:“古人有遗爱,后人思其清……至今称遗爱,千载想遗芳。”(见《白香山集·故陆拾遗故居》)陆贽的死,也使陆游无限感慨。《题陆宣公祠》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

第二句“依旧沙堤供内相”,说明陆宣公祠还在。“供内相”,是指陆宣公祠仍然充当着宰相们的办公场所。“每忘金券觅行辕”,说明他们常常忘记了皇帝的恩典,到处去寻找行辕(行省长官)。这两句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陆宣公祠仍在,但已不是当年的模样;而那些过去曾经到过这儿的人,如今都已忘掉了皇帝的恩泽,只顾寻索行辕去了。

第三句“可方贾谊闻刘煦”,意思是说:我可以把贾谊听到刘煦的故事来比喻今天的情况。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为汉文帝谋士,提出许多改革政治的建议。当时文帝正处在开创时期,贾谊的建议虽然未必能够全部付诸实施,但文帝却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刘煦曾做过唐懿宗宰相,由于遭到太监田令孜的诬陷,被迫流放岭南。后来田令孜死了,懿宗后悔没有杀掉刘煦,就派人把他召回来,不久又把他放掉了。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震动。陆游通过这两个历史故事,表示自己对当今朝廷的不满和对贾谊的怀念。

第四句“早虑怀光执惠元”,“怀光执惠元”,是引用唐朝的历史事件。唐朝末年安史之乱发生后,唐德宗被迫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各地藩镇割据势力纷纷要求入京拥戴唐德宗复位。其中李怀光是河东(今山西永济)节度使。李怀光率军进入奉天,受到唐德宗的厚待。李怀光自以为功劳大,就向唐德宗索要封邑。唐德宗不给,他就准备把唐德宗废掉,另立一个藩镇首领当皇帝。幸亏郭子仪等大臣劝谏,才没有闹成。唐德宗回到长安后,就下令削夺李怀光的一切官爵,把他赶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去当节度使。这件事发生在公元875年。陆游在这里借用这两个历史故事,表明自己对当前朝廷的不满。

第五句“料事酬机如指掌”,意思是说:处理政事如同在掌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料事”是指预料事情的变化;“酬机”指应付各种情况;“如指掌”比喻十分容易办到。这一句是说:对于当前的政治局势,作者已经胸有成竹,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第六句“先生宁独托空言”,意思是说:先生难道只是空口说说吗?“先生”,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这一句是说:自己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但却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见解,这些见解并不是凭空说出来的。这两句话是说:作者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却是一个具有丰富政治经验和深刻政治见解的人。

【点评】

此诗是诗人游览杭州孤山时的即兴之作。诗人在赞美了陆宣公祠的宏伟壮丽之后,由祠堂联想到历史上的贤臣良将,由他们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抒发了对国事民生的关心和对奸佞当道、贤能被弃的愤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