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自属广陵事,园倚虹桥偶问津。
闹处笙歌宜远听,老人年纪爱亲询。
柳拖弱缕学垂手,梅展芳姿初试颦。
预借花朝为上巳,冶春惯是此都民。
【注释】
游倚虹园因题句:倚虹园在扬州北门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故居。诗人到扬州游览后,为曾巩的故居题诗。
虹桥自属广陵事:扬州的桥多,以虹桥最著名。
园倚虹桥偶问津:园在虹桥旁,偶尔经过这里。
闹处笙歌宜远听:喧闹的地方应远离喧嚣,静心聆听。
老人年纪爱亲询:老人家年纪大了,喜欢别人去询问。
柳拖弱缕学垂手:杨柳柔弱,下垂着枝条,如同人的手。
梅展芳姿初试颦:梅花展开娇美的花姿,好像刚刚舒展了一下眉头。
预借花朝为上巳:提前借用春天的花朝来代替上巳节。
冶春惯是此都民:冶游的春光,早已成了这里的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赏析】
此诗作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时诗人在扬州。诗中表达了他对广陵(今扬州)美景的喜爱之情。首联点明广陵的虹桥,并说“园依虹桥”,表明他游赏的地方。颔联写游人到此要远离喧嚣之地,静听笙歌之乐;老人则喜欢有人来询问,表现出他们与世无争,安享天年的恬淡心境。中间两联用“柳”和“梅”来比喻人的年岁,写出了诗人的感慨之情:“杨柳”比喻老人,“梅花”则比喻年轻有为的人。尾联写自己对这美好的景色的欣赏之情。
全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游园时的感受,反映了他对广陵美景的喜爱。诗人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写手法和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将广陵的美丽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广陵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