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銮载启指清凉,七帙方开庆典彰。
圣母自然无量寿,文殊已放大祥光。
试看洒道甘膏霈,可卜如山宝算长。
下隰高原同力作,天恩诚感益诚蘉。

谒陵礼毕载启西巡瞻彼台山祝兹介祉后作祗言庆典前涂况值甘膏

【注释】谒陵:拜谒陵墓。启:开启,指开启祭坛。瞻:观看。彼:指台山。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台山是道教名山之一。台山,亦称“天台”,又名“赤城”。台州府治。台山,又称“赤城”、“天台山”。位于今中国浙江省台州市境内。

【赏析】此诗为《奉和圣制谒两府陵应令所司备礼》。唐玄宗时有两府,即尚书省、门下省。

巡銮:皇帝巡视行宫,视察朝政。启:开启,指开启祭坛。

七帙:指七代帝王的灵柩。箧(qiè):小箱子。

圣母:对母亲的尊称。文殊: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洒道甘膏霈:比喻皇帝恩泽如甘膏般广施。霈(pèi):大雨倾盆。

宝算:比喻国家的长久安宁。算:计算,推算。《汉书·艺文志》中《黄帝四经》云:“算者,数之总名也。”

益诚蘉:益诚:更加真诚地;蘉(shū):同“蔬”。菜蔬。比喻朝廷的恩惠使老百姓更加真诚地感恩戴德。

谒陵礼毕载启西巡瞻彼台山祝兹介祉后作祗言庆典前涂况值甘膏

【注释】谒:拜见。

瞻:看。

台山:指台州府治。

后作:后来所作。祗言:恭敬地陈述。庆典:指皇帝巡视行宫的仪式。

前涂:前面的路程。

况值:正赶上或恰好遇到。甘膏:甘美的膏脂,比喻恩泽深厚。

洒道甘膏霈:比喻皇帝恩泽如甘膏般广施。

可卜如山宝算长:可以占卜出像山岳一样长久的太平盛世。

下隰高原同力作:在下的低地和高地上共同努力。隰(xí):低洼地。

下隰高原同力作:《诗经·小雅·北山》中有“溥彼生民,品物惟惇。鲁桓公曰:‘庶士有予,予之锡类。’庶士有予:指百姓都有赐给的恩惠。

同力作:齐心协力共同劳作。

益诚蘉:更加真诚地感恩戴德。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随唐玄宗巡视行宫途中所作。

此首诗是作者在随唐玄宗巡视行宫途中所作。

此诗以谒陵礼毕为题,从谒陵开始,到登临台山而止,一路行程,一气呵成。诗中描写了行宫所在地台州府的山川地理环境,并以此作为登台山的铺垫,为下文写登台山而做伏笔。

此诗是作者随唐玄宗巡视行宫途中所作。此诗以谒陵礼毕为题,从谒陵开始,到登临台山而止,一路行程,一气呵成。诗中描写了行宫所在地台州府的山川地理环境,并以此作为登台山的铺垫,为下文写登台山而做伏笔。

此诗开篇就点明“谒陵礼毕”这一主旨,随即转入行宫所在地台州府的山川地理环境的描述之中。

“巡銮载启指清凉”,意思是说皇帝的车驾刚刚到达行宫,就有人奏报说是清冷的风从四面八方吹来,使人感到清凉。这一句既交代了皇帝出行的时间和地点,又渲染了气氛。

“七帙方开庆典彰”,意思是说正当皇帝刚进入行宫的时候,便有人报告说七代帝王的灵柩已经打开,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来表彰功德。这两句既表明了皇帝巡行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先人的功德,又暗示了皇帝此行的重要性和庄严性。

“圣母自然无量寿”,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部分。这里说的是皇帝的母亲自然寿命无边无尽,所以她应该得到无量的祝福。这句话既表达了皇帝对母亲的孝心,又体现了皇帝对母后的特殊尊敬。

“文殊已放大祥光”,意思是说文殊菩萨已经发出了祥光,象征着吉祥和福佑。这一句既赞美了文殊菩萨的神通广大,又暗示了皇帝此行必将带来吉祥和福佑。

“试看洒道甘膏霈”,意思是说皇帝将赐予百姓们恩泽如同甘膏那样广泛,让老百姓们都能沾到好处。这一句既表明了皇帝对百姓的关怀和爱护,又体现了皇帝的仁慈和仁政。

“可卜如山宝算长”,意思是说这次祭祀仪式可以预兆国家将会有一个像山岳一样长久的太平盛世。这一句既是对皇帝此行的祝愿,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下隰高原同力作”,意思是指无论是低下的平地还是高的高原,大家都能同心协力一起劳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一句既是对皇帝之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皇帝功绩和美德的诗歌。它通过对皇帝巡行的描绘和对其母亲、文殊菩萨以及百姓的赞扬,展现了一个伟大君主的形象和他的人民对他的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唐朝时期的政治和社会风貌,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权力、道德和文化的看法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