蓊然嘉荫入林闾,一朵芙蓉顶结庐。
既豁而寥宜眺听,匪今伊昔阅居诸。
来原朅尔去无约,下是沧江上碧虚。
浮玉昨年同异处,澄观了不可分疏。
【题解】
本诗为诗人于公元1369年(元至正二十九年)任建德路同知时所作。小金山位于建德市南,有“小庐山”之誉。此作即写于诗人任上之时。
【注释】
蓊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嘉荫:美好的树荫。林闾:指山林之间。芙蓉:荷花。顶结庐:形容荷叶上露水晶莹如玉,像莲花顶上的亭台小屋。既豁而廖:既开阔又寥廓。宜眺听:适宜远眺和聆听。匪今伊昔:非现在、非从前。阅居诸:过访。来原朅尔:来原山忽然来了一座山峰。去无约:离去没有约定。下是沧江:下面是沧江。上碧虚:上面一片碧空如洗。浮玉:浮云。昨年:去年。同异处:相同的地方。澄观:澄清的观察。了不可分疏:完全分不开。
【赏析】
此诗是诗人任建德路同知时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首二句写景,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第三四句抒发感慨,流露出对世事沧桑、人事无常的无奈与悲凉之感;最后两句则寄寓着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全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首联“蓊然嘉荫入林闾,一朵芙蓉顶结庐”,开篇便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林图景。蓊然嘉荫,形容树木茂密繁盛,如同绿荫覆盖整个山林;林闾,指的是山林之间的小路。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接着,诗人用一朵芙蓉顶结庐比喻荷叶上露水晶莹如玉,像莲花顶上的亭台小屋,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好,也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础。
颔联“既豁而寥宜眺听,匪今伊昔阅居诸”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展开与深化。既豁而寥,形容视野开阔,空旷无垠;宜眺听,适宜远眺和聆听;匪今伊昔,非现在、非从前;阅居诸,过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他希望能够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尽情享受自然美景,感受那份宁静与和谐。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独立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颈联“来原朅尔去无约,下是沧江上碧虚”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来原朅尔,形容山峰忽然出现的情景;去无约,离去时没有约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变幻无常的感叹。他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同这山峰一样突如其来,无法预料也无法控制。而下是沧江上碧虚,则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图。这里的沧江指的是长江下游一带的江河湖泊,碧虚则是指清澈的天空和水面相映成趣的景象。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尾联“浮玉昨年同异处,澄观了不可分疏”则以自然景物的变化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与感慨。浮玉,形容云雾缭绕飘渺不定;昨年,指的是去年;同异处,相同的地点。这句诗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叹。同时,他也意识到在这短暂的人生中,自己与自然万物紧密相连,无法分离。这种感悟使得他对人生充满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与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世事沧桑、人事无常的无奈与悲凉之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与感慨,寄寓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