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寄食缺晨炊,旦旦淮阴理钓丝。
漂母何曾期报重,滕公幸得悦言奇。
挺身岂是过人量,出跨宁殊进履时。
长笑泰山墩尚在,万家可置竟奚为。

这首诗的作者似乎是一位隐居在钓鱼台山的隐者,他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1. 下乡寄食缺晨炊:这句诗描述了一个隐者的生活环境。他因为无法得到足够的粮食而只能到乡下寻找食物来充饥。”下乡”表示他被迫离开他的居所,而”寄食”则说明他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缺晨炊”表明他没有早饭吃,只能等到早上才煮饭。

  2. 旦旦淮阴理钓丝:这里描绘了隐者的日常活动。”旦旦”表示频繁的意思,可能是每天早晨都要去钓鱼。”淮阴”是地名,可能是指钓鱼的地方。”理钓丝”则意味着他在整理钓鱼线,准备开始他的一天。

  3. 漂母何曾期报重:这里的”漂母”指的是一个给他食物的人。”期报”表示期待的回报,”重”在这里可能是指感谢或者感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位给他食物的人并没有期待他的回报,他只是出于好心给予他食物。

  4. 滕公幸得悦言奇:滕公可能是这位隐者的朋友或者知己,他们之间有深厚的友谊。”幸得悦言奇”表示他能够从朋友那里听到一些不同寻常的话语,这些话语可能对他的人生观产生了影响。

  5. 挺身岂是过人量:这句话表达了这位隐者的勇气和决心。”挺身”表示勇敢地面对困难,”岂是过人量”则强调他的这种勇气并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他对自己的信心,以及他对挑战的态度。

  6. 出跨宁殊进履时:这里的”出跨”和”进履”都是比喻,可能指的是隐者和滕公之间的关系。”宁殊进履时”表示他们的友谊超越了一般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他们对彼此的重视和珍视。

  7. 长笑泰山墩尚在,万家可置竟奚为:最后一句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这里用”泰山墩”作为比喻,可能是在说隐者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仍然值得尊重。”万家可置竟奚为”则表示尽管隐者的生活方式可能看起来有些不合常理,但他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仍然有其价值。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对隐者生活方式的尊重,以及对他的人生观的认可。

  8.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一位隐者的生活状态和他的人生观。他虽然没有得到足够的物质生活,但却得到了精神上满足。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使他的生活充满了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他个人生活的写照,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