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显丕承王业昭,肇基景命大清朝。
那同鼎足分三国,可拟戎衣定一朝。
两白常趋石马汗,万青永护玉峰标。
元孙五世亲陈奠,僾忾声容未觉遥。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朝的王冕。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丕显丕承王业昭,肇基景命大清朝。
- 丕显(伟大的显现):指的是帝王的伟大显现或成就。
- 丕承(伟大地继承):表示伟大地继承前人的遗志和事业。
- 王业昭:指王家的事业或统治。
- 肇基:开始建立。
- 景命:天命。
- 大清朝:大清王朝,这里特指元朝。
- 那同鼎足分三国,可拟戎衣定一朝。
- 那同:比喻相同,相似。
- 鼎足分三国:指三分天下,各自为政的情况,就像古代的三足鼎一样,各占据一方。
- 戎衣:指战士的装束,这里指士兵。
- 定一朝:指统一全国,安定天下。
- 两白常趋石马汗,万青永护玉峰标。
- 两白:指两个白色的东西,这里可能是指白色的衣服或者某种标志。
- 石马汗:形容庄重严肃的样子。
- 玉峰标:形容像玉一般清高的山峰。
- 元孙五世亲陈奠,僾忾声容未觉遥。
- 元孙:指元朝子孙,这里特指皇帝的儿子们。
- 五世亲陈奠:指皇帝的儿子们多次亲自参加祭祀仪式。
- 僾忾(yǎo kài):忧愁、悲伤。
- 声容未觉遥:形容声音和容颜虽然遥远,但仍然让人感到亲切。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清朝建立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繁荣的向往和祝愿。通过对比三国鼎立的局面和统一天下的壮丽景象,诗人展现了对国家统一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皇帝儿子们的描绘,也表达了对皇家家族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