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趾东郊农务临,质明承祭冀居歆。
春祈秋报从常典,民谷王封合并钦。
方俎备陈肥腯物,崇牙叠奏太平音。
洁觞三献昭和鬯,德养方占岁在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第一句:举趾东郊农务临,质明承祭冀居歆。
- 举趾:形容人们纷纷走向东郊,准备参与农务活动。
- 质明:天刚亮的时候。
- 承祭:接受祭祀,表示恭敬。
- 冀居歆:祈求吉祥和福祉,歆通“欣”,意为喜悦、高兴。
第二句:春祈秋报从常典,民谷王封合并钦。
- 春祈秋报:春天祈求丰收,秋天庆祝收获,这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传统习俗。
- 从常典:遵循常规的典章制度。
- 民谷王封:百姓与国家共同庆祝丰收,王封可能指的是皇帝赐予的封赏。
- 合并钦:表示对这种传统习俗的共同敬仰。
第三句:方俎备陈肥腯物,崇牙叠奏太平音。
- 方俎:方形的俎(zhù)是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这里指祭祀用的肉。
- 陈:陈列、放置。
- 崇牙叠奏太平音:比喻用音乐来表达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第四句:洁觞三献昭和鬯,德养方占岁在壬。
- 洁觞:清洗酒器,准备献酒。
- 三献:三次敬酒,表示敬意和感谢。
- 昭和鬯:象征祥和、和谐的气氛。
- 德养:德行修养。
- 方占岁在壬:预测当年为壬年,壬在古代被认为是吉利的数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写,体现了唐代社会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诗中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祈愿和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热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