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馀兴觉犹浓,灯事重陈景物融。
日纪邱仙沿俗例,地传毛氏想遗风。
继离腾照千村朗,应节纷悬万树红。
真胜御园听法曲,讴歌乐处与民同。
【注释】
燕九日观灯 其一:燕(今北京)的元宵节。燕九,即燕京,即北京。重:再一次。景物融:景色交融。邱仙:指道教中丘处机,为全真教道长。丘处机《无住观》诗有“我行天下遍名山”之句,故称其为邱仙人。沿俗例:按照传统习俗行事。地传毛氏:指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世称杜陵布衣、杜工部,杜甫晚年居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称杜陵。想遗风:指杜甫的诗风。继离腾照:继以离照,即继以光明照耀。千村朗:千家灯火通明。应节纷悬:应和节日而悬挂彩灯。万树红:形容满城灯火辉煌。真胜:更胜过。御园:皇帝的花园。听法曲:听佛教讲经说法的音乐。讴歌乐处与民同:歌颂欢乐的地方和老百姓一样。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代初年,诗人在燕京观赏元宵节灯会时作此诗。诗中赞美了京城的元宵灯会盛况,并借题抒发对民间生活的热爱之情。
上元是旧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是中国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古代的太一神祭典。这个节日起源于汉朝,到了唐宋时期已经成为民间盛大的节日。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京师自十月一日谓之寒食,十二日谓之小长假,十七日谓之大长假,二十三日已下放火三日,谓之寒食。前一日节序门、皇城门、东华门皆开,至二十四日俱闭。”由此可见,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灯节,始于汉代,盛行于隋唐,盛于宋朝,延续至今。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国民俗学会认定的“中国三大灯节”。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有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耍龙灯、舞狮子等。其中赏花灯是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最富有浪漫气息的活动。
这首诗通过描写京城元宵节灯会的盛况,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中用了大量的色彩来描绘京城元宵节的美景,如“继以离照,应和节日而悬挂彩灯;应节纷悬,形容满城灯火辉煌;千村朗、万树红,形容灯火通明、五彩斑斓的景象。”这些描写都体现了诗人对京城元宵节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各种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京城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如“日纪邱仙人”、“地传毛氏”,都是指一些著名人物,他们在这里参与庆祝活动,使得整个节日更加热闹。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对京城元宵节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深深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