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陈西岭据崇台,不设窗棂面面开。
写雾出楹招便止,高山得月唤应来。
聊因旷朗堪成伴,讵为淋漓共举杯。
识得住行原一贯,幽情畅叙几徘徊。
【注释】
隆福寺 在今北京城西南。行宫六景 指隆福寺内隆福殿、延春阁、集芳亭、香界堂、御诗堂和万寿堂的六组建筑,各有特色。挹霞叫月,即咏赞这六景的诗句。
横陈西岭 据崇台:指隆福寺耸立在西岭,其高大雄伟。不设窗棂面面开:说隆福寺没有窗户,四面敞开。写雾出楹招便止,高山得月唤应来:说云雾缭绕在殿堂上,随风飘动,当风吹拂时,云雾就散去;高山上的月亮高悬,当月亮出来时,山上的树木都显得更加苍翠。
聊因旷朗堪成伴,讵为淋漓共举杯:说隆福寺空旷清静,可以作为诗人吟咏的对象,也适合饮酒作乐。识得住行原一贯,幽情畅叙几徘徊:说这里风景秀丽,诗人在这里赏景赋诗,心情舒畅,不觉徘徊留恋,不能自拔。
【赏析】
《隆福寺行宫六景》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描写隆福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乐趣的享受之情。
首联“横陈西岭据崇台,不设窗棂面面开。”起句以“横陈西岭”点题,“据崇台”则点明所在位置。“不设窗棂”,说明隆福寺的建筑风格独特。接着用“面面开”形容隆福寺建筑的宏伟壮观。这两句不仅交代了地点和景物,而且渲染了一种气势磅礴的气氛。
颔联“写雾出楹招便止,高山得月唤应来。”写隆福寺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写雾出楹招便止,高山得月唤应来”两句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云雾弥漫着隆福寺的山峦,似乎要招引游客驻足欣赏。而高山上的明月升起,又仿佛在呼唤人们前来观赏。这两句既写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又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的态度。
颈联“聊因旷朗堪成伴,讵为淋漓共举杯。”承接上文,进一步描写了隆福寺的幽静氛围和与友人共饮的情景。“聊因旷朗”一句,表明这里的环境十分开阔明亮,足以成为诗人的伴侣。而“讵为淋漓共举杯”则表示虽然饮酒作乐也是一种享受,但在这里却不能尽情地欢畅淋漓。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又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尾联“识得住行原一贯,幽情畅叙几徘徊。”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识得住行原一贯”一句,意味着只有真正懂得欣赏自然的人,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而“幽情畅叙几徘徊”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隆福寺六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乐趣的享受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