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含宿润黛螺新,一脉曹溪试问津。
憩彼来青之梵室,对兹衣紫者山人。
却欣触目皆无滓,不必谈元始远尘。
坐久兰烟消篆字,禽声树色总天真。

香山示青崖和尚

峰含宿润黛螺新,一脉曹溪试问津。

憩彼来青之梵室,对兹衣紫者山人。

却欣触目皆无滓,不必谈元始远尘。

坐久兰烟消篆字,禽声树色总天真。

注释:

香山示青崖和尚:香山是李白自喻,他向青崖和尚展示自己的诗才和思想。

峰含宿润:山峰上还残留着早晨的露水。

宿润:早晨的露水。

黛螺新:指山峰的形状像美人的眉毛那样美丽。

曹溪:佛教禅宗寺院名。这里借指佛门中的清流。

试问津:试探一下水是否深。

憩:停留,歇息。

梵室:佛教寺庙中供僧人居住的房屋。

衣紫者:穿着紫色道袍的人,即山人。

却欣:反而感到高兴。

触目无滓:眼前没有污浊之物。

远尘:远离尘世的烦扰。

坐久兰烟消篆字:长时间坐着,闻到兰花香气,看到篆刻文字逐渐消失。

禽声树色总天真:鸟的叫声和树的颜色都显得如此自然、纯真。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赠给青崖和尚的信札,表达了他对佛教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烟火的超然态度。

首句“峰含宿润黛螺新”,描绘了山峰上的晨露,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和生命的活力。

次句“一脉曹溪试问津”,则将焦点转向了曹溪这条河流,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启示。

第三句“憩彼来青之梵室,对兹衣紫者山人”,则是在赞美青崖和尚的修行环境,以及他的出家生活。

李白转而表达了他的喜悦之情:“却欣触目皆无滓,不必谈元始远尘。”他感到非常高兴,因为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无需去追求遥远的尘世纷扰。

最后一句“坐久兰烟消篆字,禽声树色总天真”,则是诗人在长时间的静坐后,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仿佛连鸟的叫声和树的颜色都是如此纯净、自然。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李白对佛教的敬仰,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