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方诸在,由来本一家。
半非全体缺,满讵析毫加。
倚树玉眠兔,入波金闪蛇。
上人参得未,莫漫诩清华。
【注释】
感应方诸:传说中一种神龟,能感应四方,故称。
由来本一家:原来都是同源。
半非全体缺:月亮不是完整的,有缺损的。
满讵析毫加:月亮满圆了,又多了一丝。
倚树玉眠兔:月亮像玉兔一样倚靠在树上。
入波金闪蛇:月亮映入水中,闪烁出金色的闪光。
上人参得未:上人(即佛家称呼和尚)是否知道呢?
莫漫诩清华:不要随便夸耀清华。
【赏析】
诗是一首咏月诗,作者用“二首”的形式来写,第一首为《月》,第二首是这首。从题目上看,这又是一首咏水月的诗,不过它没有直接点出“水”,而是用了“方诸”,以“方诸”来代指“水”。因为“方诸”就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龟,能够感应四境,所以诗人便借用它来指代水。而“方诸在”则是指这种神龟在,也就意味着“水”也在。这样,诗人就通过“水”来写“月”了。“感应方诸在,由来本一家。”这两句,诗人把“水”和“月”联系起来,认为它们都是天地生成的,有着同样的根源。这就把“水”和“月”联系在一起,并把两者的关系说得十分紧密,使读者很容易就联想到“水月相辉映”的景致。
“半非全体缺,满讵析毫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月亮虽然圆,但并不完整;即使圆到了极点,也不会再增加一分。”这里的“全”和“加”,分别指“完整”和“增添”,这是诗人的用词,与一般的用法有所不同。“半非全体缺”一句中的“半”字,是诗人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采用的。他之所以要使用“半”字,是因为月亮并不是圆满无缺的,它有时残缺不全,有时又会显得非常完美。而“满讵析毫加”一句中的“加”字,则是诗人用来表示强调的。他认为月亮虽然已经圆到了极致,但仍然不会增加一分,也就是说,月亮再圆也不会比这个程度更圆满了。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月亮的形象更加饱满。
“倚树玉眠兔,入波金闪蛇。”诗人接着描绘了月亮在水中的美丽景象。他说月亮就像一只玉兔一样依偎在树上,又像一条金蛇一般跃入波中。这里的“倚树”是形容月亮在树梢上的样子,而“入波”则是指月亮在水中的样子。诗人通过对月光的描绘,把月亮写得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最后两句:“上人参得未,莫漫诩清华。”这是全诗的结语部分。诗人在这里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即月亮并没有增加一分,仍然是那么美丽。因此,那些夸耀自己见过或了解过许多美景的人,就不要随意炫耀自己的见闻了。这里的“上人”是作者自称,表示自己是一个和尚。这句诗的意思是劝告人们不要过于炫耀自己的知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