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玖镌英篆,贻今七百年。
真成行以字,所宝信惟贤。
君实宜留相,临川空擅权。
还胜郑公笏,名与器俱传。
【注释】
瑞玖:古代的玉印,这里指王羲之所刻制的玉印。
镌英篆(zhùn):镌刻上精美的花纹和文字,此处意指雕刻有精美的篆体文字。
贻(yí)今七百年:留给后世七百多年。诒,留给;贻,留也。
真成行以字:意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被命名为“真”。
所宝信惟贤:意为王献之的作品被视为珍宝的是其书法的诚信。
君实宜留相: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应该留下辅助。君实,王献之的字号。
临川:地名,在今江苏省泰县,王献之曾任会稽内史。擅权:擅权即独掌大权,这里指王献之曾专擅一方,掌管过政务。
还胜郑公笏:郑公,指唐朝名相郑畋,字公输子,因善于使用笏板,人称“郑公”。这里的“还”是胜过的意思。
名与器俱传:意思是名声和玉印一样,都得以世代流传。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玉印来赞颂王献之的书法艺术,表达了对王献之书法的赞赏之情。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玉印之铭文,后四句赞美王献之。第一句说王羲之所刻的玉印上面铭文刻有精美的图案和文字。第二句表明这枚玉印已经存在了七百年的历史。第三句表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被命名为“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第四句表明王献之的作品被视为珍宝的是其书法的诚信。
第五句提到王献之的儿子王献之应该留下辅助。第六句指出王献之曾专擅一方,掌管过政务。最后一句表示这枚玉印胜过郑公笏,名声和玉印一样,都得以世代流传。
这首诗通过对王献之的玉印进行赞美,表达了对王献之书法艺术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视以及书法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