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影小春明,雄关返跸旌。
苍山渐缥缈,绿树尚逢迎。
闾左诚云庶,岩巅已遍耕。
亸鞭非问景,民务动萦情。
入古北口
进入古老的北方边关,朝阳映照下的春光格外明媚,雄壮的山海关城,是皇帝返回时的仪仗队伍所经过之处。
苍山渐渐变得缥缈不定,绿树依然迎风招展。
闾左真是如云的百姓,岩巅上已经耕种有田。
鞭长不是用来探问天气,民众的事务已让我忧心忡忡。
注释:
入古北口:进入古老的北方边关,即出塞。
曦影小春明:朝阳映照下的春光格外明媚,指春天来临的时候。
雄关返跸旌:雄壮的山海关城,是皇帝返回时的仪仗队伍所经过之处。
苍山渐缥缈,绿树尚逢迎:形容景色优美迷人,山峦青翠欲滴,树木茂盛葱茏。
闾左诚云庶:闾左真是如云的百姓,指京城附近的老百姓。
岩巅已遍耕:岩巅上已经耕种有田,意味着山区的人们已经开始耕作。
亸鞭非问景:鞭长不是用来探问天气,比喻自己的责任重大,无法顾及天气的变化。
民务动萦情:民众的事务已让我忧心忡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边关风光和百姓生活的诗作。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期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首句“出塞”,表明了诗歌的主题和背景。次句“朝阳映照下的春光格外明媚,雄壮的山海关城,是皇帝返回时的仪仗队伍所经过之处”,描绘了边关的美丽景色和壮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三、四两句“苍山渐缥缈,绿树尚逢迎”则进一步描绘了边关地区的自然风貌,山峦青翠欲滴,树木茂盛葱茏,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而第五句“闾左真是如云的百姓,岩巅上已经耕种有田”,则通过描写百姓的生活状况,展现了边关地区的繁荣景象。这里的“如云”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百姓众多的情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第六句“岩巅已遍耕”,则是对前一句的延续,强调了农民们勤劳耕作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亸鞭非问景,民务动萦情”,则是诗人对自己责任重大的表达。这里的“亸鞭”是指鞭长,暗示了自己的责任重大;而“非问景”则表示自己无法顾及天气的变化,需要关注民情。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忧虑之情,也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对边关风光和百姓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期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