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华方简上,毛颖管城隈。
如玉三端避,生花五色开。
嵇含刊竹去,逸少换鹅来。
便殿呵牙管,谪仙果是才。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 其三十六 笔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作品《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其三十六·笔》。此诗以“笔”为主题,通过描绘文房四宝的意象,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此诗逐句的翻译、注释及赏析:
-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重华方简上,毛颖管城隈:这里用“重华”(指黄帝,象征尊贵)和“毛颖”(指毛笔,象征文才)来比喻文人的尊贵与文采。”方”在这里意味着正直或公正,”简上”则形容文字的清晰与正直。”毛颖管城隈”则形象地描绘了毛笔的形态,隈在此处有边缘的意思,表示毛笔的端头。
- 如玉三端避,生花五色开:这两句将笔比作美玉,强调了它的纯净与高贵。“三端”可能指的是笔尖的三个主要部分,而“生花五色”则形容墨迹如同盛开的花一般丰富多彩。
- 嵇含刊竹去,逸少换鹅来:这两句提到了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嵇康和王羲之。”嵇含”可能是个误植或误记,实际上应该是“王羲之”,因为他擅长书法。“刊竹”指的是削竹为简,而“逸少换鹅来”可能指的是王羲之曾经用鹅毛笔代替羊毫笔的故事。
- 便殿呵牙管,谪仙果是才:这里的“便殿”可能是指帝王的住所,“呵牙管”形容写字时毛笔的运用自如,“谪仙”则是指传说中能飞升成仙的人,这里用来比喻才华横溢的书法家。
- 关键词注释
- 重华方简上:黄帝(重华),正直不偏。
- 毛颖管城隈:毛笔(毛颖),形状如城。
- 如玉三端避:如玉般纯洁,三个部分。
- 生花五色开:墨迹多彩。
- 嵇含刊竹去:王羲之(嵇含)曾用竹子做书写工具。
- 逸少换鹅来:王羲之曾用鹅毛笔代替羊毫笔。
- 便殿呵牙管:王羲之在皇帝的便殿里写书法。
- 谪仙果是才:被贬谪的仙人也是一位天才。
- 译文与赏析
本诗通过赞美毛笔的形象和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尊重。诗中通过对比古代书法家嵇康、王羲之的事迹,展现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贡献和成就。同时,诗人通过使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 作品背景与影响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繁荣的时代。乾隆皇帝本人是一位博学的皇帝,对各种文化知识都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他的诗歌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这首诗也不例外。此外,诗中还涉及了一些古代的文化元素,如“便殿”、“嵇含”、“逸少”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水平,而且在文化传承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 历史典故与文化意义
在这首诗中,“嵇含”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嵇康,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以琴艺著称。《世说新语》中有记载说他曾在竹林中弹奏乐器,因此被称为“嵇氏竹林七贤”。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不确定性,这里可能需要根据更确切的历史文献来进行校正。“王羲之”则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著称于世。他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世人所称颂,被视为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首诗通过对文房四宝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崇高的艺术追求。通过对这些传统元素的现代解读,这首诗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展示了其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