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曾馀迹,南山亦有庐。
可悬高士榻,不碍楚人车。
种竹王猷惯,诛茅宋玉初。
犹传龙望野,太尉有藏书。
西蜀曾馀迹,南山亦有庐。
可悬高士榻,不碍楚人车。
种竹王猷惯,诛茅宋玉初。
犹传龙望野,太尉有藏书。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名为《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 其二十五 宅》。此诗以描绘一处宅院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的深刻感悟。
诗的开头便提到“西蜀曾馀迹,南山亦有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感慨。西蜀之地曾是历史的重地,而南山之中亦有庐舍出现,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转,也暗喻了世事的变迁。接着,诗人用“可悬高士榻,不碍楚人车”描绘出一幅和谐的画面,高士(文人雅士)的居所既显高雅又能包容世俗之车,显示出作者对超脱世俗与回归自然的向往。
在后两句中,“种竹王猷惯,诛茅宋玉初”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画面,王猷和宋玉分别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隐士和文学家,他们的竹林生活和采薇故事被后人传颂。这里用他们来比喻自己的隐居生活,既显示了自己的才情也表明了自己淡泊名利的心态。最后两句“犹传龙望野,太尉有藏书”,则将视野转向广阔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这里的“龙望野”象征着辽阔的自然空间,令人心生向往。而“太尉有藏书”,则暗示了这位隐居者不仅有着高尚的情操,还拥有深厚的学识底蕴。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宅院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座宅院的描述,更是一曲对理想生活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