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露出群卉,恒春不谢花。
写生经沈氏,较品突刘家。
雨后芳如沐,风前态欲斜。
还应笑姚魏,未尽洗铅华。
解析:
-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垂露出群卉,恒春不谢花”
这句诗描述了牡丹在众花卉中显得格外出众,即使在春天也始终保持其艳丽如初,永不凋谢。
译文:”在所有植物中,牡丹总是特别突出,无论何时它都保持如初的鲜艳。”
- “写生经沈氏,较品突刘家”
这两句表明,牡丹的生动形象是通过沈周的绘画技巧捕捉的,而比较这些画作与刘家的作品,则显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译文:”沈周用他的画作捕捉了牡丹的美,并凸显出它与刘家作品的不同之处。”
- “雨后芳如沐,风前态欲斜”
这里描绘了牡丹在雨水之后依然芬芳,以及风中的形态似乎要倒置一般。
译文:”即使经过雨水滋润,牡丹仍然芳香扑鼻;在微风中它的姿态似乎要倾斜。”
- “还应笑姚魏,未尽洗铅华”
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其他画家如姚和魏的赞美,认为他们的画作尽管美丽但尚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束缚。
译文:”姚、魏这样的画家也应该微笑,因为他们的画虽然美丽却还未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
- 关键词注释:
- 牡丹:指的是一种著名的花卉。
- 群卉:所有种类的植物。
- 恒春不谢:意思是四季常绿,永远不会凋谢。
- 写生:指画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技巧来创作画作。
- 沈氏:指画家沈周。
- 刘家:可能是指另一位画家或作品。
- 雨后芳如沐:形容花朵即使在雨后仍香气四溢。
- 风前态欲斜:描绘花朵随风摇曳的样子,像是随时都可能倒下一般。
- 姚魏:指历史上著名的画家姚和魏。
- 铅华:古代绘画中的一种颜料,通常用于勾勒轮廓。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其在各种环境下的美丽和独特性,同时也反映了画家沈周的独特艺术风格和他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沈氏和刘家的画作进行了比较,强调了沈氏在捕捉自然美方面的卓越才能。整体上,这首诗是一首表现自然之美、赞颂画家技艺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