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宫已萧寂,秋雨助凄凉。
一晌偏成忆,千秋罢举觞。
羽寒愁棘雀,声咽怨阶螀。
遣拨吾原惯,其如镇搅肠。
【注释】
顺义县:今北京市大兴县。行宫:帝王临时居住的宫殿,这里指顺义县的行宫。萧寂:寂静冷落。秋雨助凄凉:秋天的雨,增加了离宫的寂寞之感。一晌(shǎnɡ):一时。偏:通“遍”,普遍。成:成为,产生。忆:怀念。千秋:千年,长久的时间。罢举觞(zhāng):停止了举杯。觞,古代一种盛酒器。羽:代指诗人自己的笔。寒:寒冷。愁棘雀:形容心情烦闷,如同鸟儿受惊飞走。声咽:声音低沉而悲哀。阶螀(jiǎnɡ):蟋蟀。其如:奈何,无计可施,无可奈何。镇(zhèn)搅肠:搅得人心烦意乱,像被搅动一样。
【赏析】
《顺义县行宫对雨》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五律诗。这首诗写于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当时杜甫正在顺义县行宫避难。作者借对秋日阴雨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忧愁,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联“离宫已萧寂,秋雨助凄凉”两句,点明题目中的“对雨”,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天气,为全诗定下了凄清哀怨的基调。“萧寂”、“凄凉”这两个形容词语把作者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到诗人此时正身处在一片萧索凄清的环境中。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顺义县行宫周围的环境,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情波动。
颔联“一晌偏成忆,千秋罢举觞”两句,诗人由眼前之景想到过去,由眼前的雨想到过去的雨,由现在的孤独想到未来的孤单,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心中的痛苦和不安,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
颈联“羽寒愁棘雀,声咽怨阶蛩”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秋天的雨水比作鸟儿,将蟋蟀比作人,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尾联“遣拨吾原惯,其如镇搅肠”两句,诗人用“遣拨”一词来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无奈和无法摆脱困境的心情;用“镇搅肠”来形容自己的内心痛苦和不安,进一步加深了诗句的情感色彩。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和担忧。
《顺义县行宫对雨》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想深度的诗歌,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