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曾有石,听法讵无松。
籁响疑酬偈,枝拿学扰龙。
佛张苍翠盖,僧倚水云筇。
比似灵岩寺,何劳摩顶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听法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首联:“点头曾有石,听法讵无松。”
释义:曾经有一块石头在点头,听法的时候难道没有松树吗?
这里的“点头”可能是指石头的形状或动作,而“听法”则是指僧人修行时的情景。颔联:“籁响疑酬偈,枝拿学扰龙。”
释义:风吹过树林的声音好像在回答佛经(或诗句),树枝摇曳的样子仿佛是在模仿龙的动作。
这里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佛教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颈联:“佛张苍翠盖,僧倚水云筇。”
释义:佛像周围布满了绿色的叶子,僧人依偎在水面和云雾中的竹杖上。
这两句诗描绘了佛寺周围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幽静、祥和的感觉。尾联:“比似灵岩寺,何劳摩顶重。”
释义:这和灵岩寺相比起来,又有什么需要用头顶来表示敬意的呢?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寺简朴而虔诚的态度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静宜园二十八景诗”为题,通过对“听法松”这一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佛教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佛寺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佛家教义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