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声催急景,暝色入清宵。
香穗常喷麝,灯花胜剪绡。
霜钟来远寺,寒月在疏寮。
省岁心犹切,何曾六幕调。

【注释】:

漏声催急景,暝色入清宵。

香穗常喷麝,灯花胜剪绡。

霜钟来远寺,寒月在疏寮。

省岁心犹切,何曾六幕调。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象。

“漏声催急景,暝色入清宵” —— 描述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到来。”漏声”指的是古代计时用的漏壶的声音。“急景”意味着时间过得很快,而“暝色”则是指夜晚的来临。

“香穗常喷麝,灯花胜剪绡” —— 描写了室内的景象。“香穗”可能是指一种香料或香料制成的装饰品,而“喷麝”则形容它散发出香气。“灯花”是一种常见的室内装饰,形状类似于剪裁过的丝绸,所以用“胜剪绡”来形容其美丽。

“霜钟来远寺,寒月在疏寮” —— 描述了远方寺庙和稀疏的小屋。”霜钟”指的是寺庙中悬挂的钟,因霜冻而显得特别清脆响亮。“寒月”则描绘了月亮在寒冷天气中的样子,可能是指夜晚的月光。

“省岁心犹切,何曾六幕调” —— 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省岁心犹切”指的是回顾过去的一年,心情仍然十分激动。“六幕调”可能是指某种官职或者职位的调动。这里诗人可能在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已经适应了这种变化。

赏析:
这首咏物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香穗”、“灯花”、“霜钟”、“寒月”等元素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夜晚之中。此外,诗句中的“何曾六幕调”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