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爱莲说,游撑访戴船。
春光消六月,人世有三天。
灌木吟空籁,晴郊散远烟。
何须大小隐,对此俗尘捐。
【解析】
题周鲲山水册页 其六
此诗为题画诗,作者借画赞人,以画喻情,通过“爱莲说”、游撑访戴船等形象地赞美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其一:坐著爱莲说。“坐著”,指端坐,即静坐。“坐著爱莲说”,意为端坐在莲花上谈《爱莲说》。《爱莲说》,出自北宋周敦颐之手,是一篇著名的议论性散文,主要阐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爱莲说”原题为“爱莲说”,这里用“爱莲说”泛指写荷花。
其二:游撑访戴船。游撑:泛舟游赏。戴船:指戴逵的小船。戴逵(350—417),东晋画家,书法家、音乐家。善琴道。
其三:春光消六月,人世有三天。春天过去了,夏日炎炎,暑气逼人。但人间还有三天好时光。“消”,同“消”,消失;“人世”指人间社会。“三日”指夏天的后三天,也就是小暑到处暑的这九天。
其四:灌木吟空籁,晴郊散远烟。在郁郁葱葱的灌木丛中,诗人吟唱着高亢清丽的歌声;在晴朗无云的郊野里,远处的炊烟袅袅飘散。“空籁”指空中传来的箫声,这是从苏轼《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化出。“晴郊”、“远烟”皆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心情。“咏歌”、“远烟”两字,既表明了诗人心情舒畅,也点明了诗人闲逸自在的心态。
其五:何须大小隐,对此俗尘捐。不需要去隐居山林,在这里面对世俗纷扰的尘事而弃置一旁吧!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借画赞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无限热爱和向往,同时抒发了自己超脱世俗,遁入自然的情怀。全诗语言优美,意境高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首句“坐著爱莲说”,直接点题。“坐著”指端坐,即静坐。“爱莲说”原题为“爱莲说”,这里用“爱莲说”泛指写荷花。“说”字一语双关,既是“谈论”的意思,又是“说法”的意思,意谓端坐在荷花上谈论《爱莲说》。“坐著”二字,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的荷塘之中,仿佛听到诗人端坐在荷叶之上,对着盛开的荷花娓娓道来《爱莲说》。
次句“游撑访戴船”,直接点题。游撑:泛舟游览。“访戴船”是东晋画家戴逵的小舟名。“撑”通“撑”,船行的样子。“游撑访戴船”,意思是乘舟游赏,泛览戴逵的小船。诗人通过游撑访戴船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春光消六月,人世有三天”,直接点题。“春光消六月”,“消”同“消”,消失;“人世”指人间社会。《诗经.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六月”指的是初夏时节。《楚辞·九歌》中有:“惟庚寅吾使二女征日、月、涉水、宿夜、朝日、启明、平明、夕宿、牛女、织妇、望舒、宵明、抱衡、赤松、极星、太白、箕伯、虚危、危车、观阙、微号、哀哉、苍龙、鸾鸟、日月、含利、载云、百虫、六府、蛟龏、鱼服、禂施、蟉𫄥、蚑蛩、灵鳌、蟠桃、川谷、丘陵、经丘、岳牧、奔蛇、蜚廉、重华、羲和、陶唐、有穷、凉风、玄冥、司动、伯强、相仆、冯河、冷风、幽暗、时维、靡譃、九隅、先后、皇诞、神保、怀山、志南、思柔、愍时、武阳、扶桑、弱羽。”《诗经》中的“三月”“九月”“十一月”,都是指农历的三个月。“六月”指的是初夏时节,所以“消”是指消逝,“人世”指人间社会,这里的“三天”是指初夏之后的头三伏天。诗人通过“六月”“人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初夏的美好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初夏季节炎热天气的无奈。
第四句“灌木吟空籁,晴郊散远烟”,直接点题。灌木:指丛生的小草和灌木。空籁:形容声音清脆悠扬。“远烟”,远山间的烟雾。诗人站在灌木丛中,吟唱着高亢清丽的歌声;在晴朗无云的郊野里,远处的炊烟袅袅飘散。诗人通过“灌木”“空籁”“远烟”这些景物描写,描绘了一个静谧优美的画面。
第五句“何须大小隐,对此俗尘捐”,直接点题。“何须”,何必。“大隐”指隐居山林的大人物;“小隐”指隐居于乡野的隐士。“何须”,表明诗人对隐居生活的不屑一顾。“大隐”指隐居山林的大人物;“小隐”指隐居于乡野的隐士。何须大隐,何须小隐,在此面对世俗纷扰的尘事而弃置一旁吧!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慕功名、不图富贵的人生态度。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高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