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月谁推上,双峰似擘开。
蔽亏松影瘦,含印水纹回。
古鹤冲云去,幽人杖策来。
温生识此镜,何用玉为台。
诗句原文:
孤月谁推上,双峰似擘开。蔽亏松影瘦,含印水纹回。古鹤冲云去,幽人杖策来。温生识此镜,何用玉为台。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与注释:
- “孤月谁推上”,描述了月亮独自上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 “双峰似擘开”,形象地描绘了山峰分开的样子,可能象征着某种困难被克服或突破。
- “蔽亏松影瘦”,通过“松影”这一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其即将消失的惋惜。
- “含印水纹回”,这里“含印”可以理解为水波的形状像印章一样清晰可见,“回”则表现了水的流动。整个诗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古鹤冲云去”,描述了一只古老的鹤冲向天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向往。
- “幽人杖策来”,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士,他们常常远离尘嚣,独自在山林中行走。“杖策”意味着手持拐杖,象征着他们的生活状态。
- “温生识此镜,何用玉为台”,这里的“温生”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人物或事物,他/它理解并欣赏这幅画的美丽。“何用玉为台”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不如艺术之美更令人向往。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通过对月亮、山峰、松树、水波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
评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其内容来看,应该是在诗人晚年或者隐居生活中所写。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更加注重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追求内心世界的自由。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的一次旅行或一次山居经历中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