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道沧桑又一度,神仙到此不识路。
自东而西亘千里,南北杳不知其数。
高无山绕低无沟,苍苍不动在上头。
书生眼孔一朝大,平视能穷百里外。
我疑元会初开辟,清气为神浊为魄。
浊中渣砾无处掷,撇向此间不爱惜。
不然寸土皆黄金,如何千里闲地弃置阴山阴。
不育人禽不生草,终古间隔华夷道。
空教过客泪沾裳,苦水煎茶马粪香。
赁舂那得梁鸿庑,充饥只有山羊脯。
十日哈密见谯橹,面黑虚黄我亦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雨的《过瀚海》。下面逐句进行注释和赏析:

  1. 过瀚海,只道沧桑又一度,神仙到此不识路。
    【译文】经过浩瀚无垠的大漠,只见沧桑变迁,如同又一次度过,神仙也到了这里却找不到方向。
    【注释】沧海,指广阔的沙漠。沧桑,形容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变化。
    【赏析】此诗开篇即展现了大漠的辽阔与荒凉,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转和世事变化的感慨。”神仙到此不识路”则暗示了即使是超凡脱俗的存在,也会在这片大漠中迷失方向。

  2. 自东而西亘千里,南北杳不知其数。
    【译文】从东方到西方延伸千里远,南北方向上却不知道有多少条。
    【注释】亘,横贯。杳,模糊不清。
    【赏析】通过对比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长度,诗人表现出了大漠的广袤无边,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迷茫和无助。

  3. 高无山绕低无沟,苍苍不动在上头。
    【译文】高山不环绕,低丘不相连,苍茫一片,始终静止不动在上面。
    【注释】无,没有。苍苍,广阔、苍茫的样子。
    【赏析】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大漠的地形特点,强调了它的空旷和无依无靠。

  4. 书生眼孔一朝大,平视能穷百里外。
    【译文】书生的眼界一下子变得很大,平视可以望尽百里外的景色。
    【注释】书生,此处指读书人或学者。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手法,将学者的视野比作能覆盖整个大漠的景象,表达了学者对于自然世界的无限好奇和探索精神。

  5. 我疑元会初开辟,清气为神浊为魄。
    【译文】我怀疑天地之初就是这样被开辟的,清气是神明,浊气则是人的魂魄。
    【注释】元会,指天地初开时的元气。
    【赏析】诗人通过对天地形成过程的想象,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力量和神秘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

  6. 浊中渣砾无处掷,撇向此间不爱惜。
    【译文】浊气中的渣滓砾石无法抛洒,只能随意丢弃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不加以珍惜。
    【注释】渣砾,指杂质或碎石。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不可降解的废弃物物的无奈和悲哀。

  7. 不然寸土皆黄金,如何千里闲地弃置阴山阴。
    【译文】否则这片土地上每寸土地都会成为黄金,为何要抛弃这些荒芜的土地不去耕种阴山的阴面?
    【注释】阴山,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势险峻。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宝贵性,表达了对荒废土地的惋惜之情。

  8. 不育人禽不生草,终古间隔华夷道。
    【译文】不养育人类和禽鸟就不会生长草木,这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和西域的分界线。
    【注释】华夷,古代指华夏民族与夷狄民族。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地理分隔所造成的文化和生态差异的感叹。

  9. 空教过客泪沾裳,苦水煎茶马粪香。
    【译文】白白让过客流下眼泪,苦涩的水煎熬着茶叶,马匹的粪便散发着香味。
    【注释】煎茶,用水煮茶。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边疆地区生活条件的艰苦,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

  10. 赁舂那得梁鸿庑,充饥只有山羊脯。
    【译文】为了租赁房屋居住,哪里能找到梁鸿那样的宽敞住所;勉强填饱肚子,也只有羊肉干作为食物了。
    【注释】赁舂,指租赁房屋居住。梁鸿,东汉时期的一位才子,以隐居为名,后成为民间传说的人物。庑,即房屋的廊檐。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边疆地区生活的艰辛,以及诗人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无奈和辛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