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此门去,便与中土殊。
明知有还日,得及生也无。
况我多病躯,思亲泪眼枯。
当此冻裂肤,上马索人扶。
前望雪漫漫,黄沙万里宽。
回望见天山,重门寂寞关。
凄绝咽无声,谁识此时情?
【注释】
1.出嘉峪关:指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句。
2.中土:中原。
3.殊:不同。
4.还日:返回之日。
5.得及生也无:意思是说,如果活着能够回到中原就好了。
6.况我多病躯,思亲泪眼枯:更何况我身体多病,思念亲人泪水枯竭。
7.上马索人扶:形容自己年老体弱,需要别人扶持才能骑马。
8.雪漫漫:大雪纷飞。
9.黄沙:沙漠。
10.天山:在甘肃、新疆一带,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从西域返回长安时所写。诗人当时已经六十三岁了,身体多病,心情沉重。他离开嘉峪关后,就再也看不到中原大地了。所以诗一开头就写了“一出此门去,便与中土殊”。意思是说,出了这个大门就再也没有看到中原的土地了。“明知有还日,得及生也无?”意思是说,我知道总有一天能回去,可是现在却回不去了。这两句是诗人对当时形势的估计和感慨。
颔联进一步抒写诗人的愁闷和无奈,“况我多病躯,思亲泪眼枯。”意思是说,何况我又是一个多病的人啊,一想到要离开亲人,不禁潸然泪下,眼泪干了。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感情。颈联两句写景抒情,“当此冻裂肤,上马索人扶。”意思是说,这时候天气非常寒冷,皮肤都冻裂开了,必须扶着人才能上马。这两句既写出了当时恶劣的气候条件,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悲凄和无奈。尾联写远望家乡的情景,“前望雪漫漫,黄沙万里宽。”意思是说,前面望着茫茫白雪,黄沙漫天无边无际。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怀念之情,又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战争频繁、荒凉冷落的现实景象。
全诗以“出嘉峪关”始,以“重门寂寞关”终。中间十二句为中间部分,分两层意思来写:“出嘉峪关”以下六句写归心似箭、依依不舍的心情;“谁识此时情?
【译文】
一出此门去,便与中土殊。
明知有还日,得及生也无。
况我多病躯,思亲泪眼枯。
当此冻裂肤,上马索人扶。
前望雪漫漫,黄沙万里宽。
回望见天山,重门寂寞关。
谁识此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