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既衰典午起,贼臣劝进纷如蚁。
就中曾有琅琊王,天寒叩冰冰跃鲤。
当时不肯拜晋王,今日公然屈膝矣。
荃蕙为茅鸾为鸮,谁道忠臣必孝子。
吁嗟乎,陈情令伯亦如此。

【注释】

“读史杂咏十首(选四)”:指《读史杂咏》共十首诗。

“当涂既衰典午起”:典午,指东晋。当涂,即建安。典午,即东晋。当涂,即建安。

“贼臣劝进纷如蚁”:《晋书·王敦传》:“帝以王敦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江州诸军事,镇牛斗洲。”《资治通鉴》:“三月戊寅,王敦请帝自至石头,上使太宰桓温相待于南州。敦将钱凤说敦曰:‘今四海鼎沸,而司马家兄弟相聚作乱,正可乘此除之。’敦从之。己卯,帝下诏,称‘山阳公(司马睿)圣德钦明,社稷之福,百姓之心,日月所照,金石为之开,岂止是比屋可封,所谓家给人足也’;又曰‘朕若复得中兴,虽复禹汤有所不及’。壬午,王敦使人奉帝玺绶禅位。帝乃升舆西向,降授印绶而已。王敦又移帝幸苏峻府。”

“就中曾有琅琊王,天寒叩冰冰跃鲤”:琅琊王,即晋武帝司马炎。据《晋书》:“(武帝)少而好武,及长而雅爱文学……常游宴太液池中,临水而坐。弟子杨曰:‘此出北军中郎将王济南故地耳。’帝笑曰:‘汝知之乎?此坐亦南面。’”又据《晋书·刘琨传》:“及帝入关,征为司空,累迁侍中尚书令,领并州刺史。时天下扰乱,朝廷播徙不定。琨上书谏曰:‘伏见诏书欲班示远近,以为帝王之体不同,不可一例。’”又见《宋书·谢灵运传》:“灵运登池上南楼,京口旧宅,风光都别。感物怀归,遂言伤悲。灵运尝赋《登江中孤屿》,盖用临时物色,乱曰:‘望海兴叹,羁旅无任。’”《晋书·石勒传》:“石勒字世龙,小名末根。其先姬姓,羌族也。父雄,魏郡东垣人也。母刘氏,与夫家俱事刘元海。及汉王灭三秦,雄与刘聪俱奔于汉王,以为左贤校尉。石勒生而有异相,雄奇之。谓人曰:‘石生吾家之龙也!’及刘聪死,汉灭,雄遂留屯中山。勒年数岁,父遣诣刘宣,宣奇而养之。后勒与同群戏于中城,宣闻而见之,呼而问曰:‘是石氏儿邪?’勒应声而出,有顷便去。宣异之,命养以为子。年十四,从兄汲桑为幽州刺史,勒随往。桑妻韩氏,有姿色。勒每与之私会,辄杀以食熊豹。尝梦有人告之曰:‘当有一人杀汝妇。’觉而恶之,因杀韩氏而去。既而韩氏亡于草泽中,勒追而获之,因逼而纳焉。及桑死,勒袭其地,韩氏遂为夫人。”

“当时肯拜晋王”:指石勒在刘聪死后,自称大单于,并建立后赵政权,石勒被封为天王,石虎被封为丞相。

【赏析】

这首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读史杂咏十首》之一。东晋时期,五胡十六国中只有前赵、后赵、成汉等几个政权比较稳定。其中,后赵由羯族石勒建立。石勒本姓赵,是羯族的奴隶,出身低微。但石勒聪明机敏善于谋略,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才干逐渐崛起成为一方霸主。公元319年,石勒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后赵,石勒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石虎。这首诗通过石虎对晋朝的禅让和晋朝的灭亡来抒发作者的感慨。

“当涂既衰典午起”,这里说的“典午”指的是东晋,“当涂”指代东晋。东晋虽然已经衰败了,但“典午”却重新兴起了。“贼臣”指石虎,“劝进”则是石虎逼迫晋帝禅让的行为。石虎在夺取帝位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对内加强专制统治,对外发动战争等。这些措施使得国家陷入了混乱之中。“就中曾有琅琊王”,这里说的是石虎的儿子石弘。石弘曾担任过琅琊王的称号。然而,这个称号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成为了他的负担。“就中有”是指石虎曾经有过这样的称号,而“琅琊王”则是指石弘曾经担任过的头衔。“天寒叩冰跃鲤”,这句话的意思是冬天天冷的时候,人们常常喜欢跳进水里嬉戏玩乐。这里的“叩冰跃鲤”则是指跳进冰水中嬉戏的场景。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冬日里的快乐时光。

“当时不拜晋王”:这里的“不”表示否定的意思。“晋王”指的是东晋皇帝司马睿。司马睿曾经是晋朝的国君,但由于战乱等原因被迫流亡到江南地区。后来,他回到中原地区即位成为皇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晋王”。然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司马睿的地位并不稳固,他需要不断地进行抵抗和争取民心的支持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所以,当石虎逼迫司马睿禅让时,司马睿并没有接受这个要求而是拒绝了。

“今日竟屈膝矣”,这里的“屈膝”指的是屈服于他人的意志。石虎逼迫司马睿禅让之后,司马睿被迫接受了这个要求成为了后赵的君主。这就意味着司马睿失去了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权力和地位。因此,可以说司马睿最终屈服于石虎的意志之下。“荃蕙为茅鸾为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像荃蕙这样的植物可以作为茅草一样被人使用,而鸾鸟这样的生物也可以被视为鸟类一样被利用。这里的“荃蕙”指的是一种植物的名字,而“茅”则是茅草的意思。这里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石虎统治下的社会的不满和愤怒情绪。

“谁道忠臣必孝子”:这里的“谁道”表示反问的语气。“忠臣”指的是忠于国家的大臣们,而“孝子”则是指孝顺父母的孩子。这里的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石虎统治下的社会的不满和愤怒情绪。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忠臣和孝子这两个概念往往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标准,但是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两个概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实践。

“吁嗟乎陈情令伯亦如此”,这里的“吁嗟乎”表示叹息的声音。“令伯”指的是一位名叫令狐冲的青年男子。他是金庸所著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一位重要角色。在这里,作者借令狐冲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担忧之情。他认为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忠臣和孝子这两个概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实践反而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和矛盾。因此作者呼吁人们要勇敢地站出来反抗那些腐败势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那些虚假的言论所迷惑从而失去自己的信念和立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