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贤声遍里闾,果然论定盖棺馀。
最伤心处妆台畔,无复添香伴读书。
【注释】
啧啧:形容赞叹的声音。贤声遍里闾:贤惠的名声传遍了邻里间。论定:指死后评说其功德。盖棺:棺材。馀:余事。伤心处:令人伤感的地方。妆台畔:梳妆台旁边。添香伴读书:在灯下陪伴丈夫读书。
【赏析】
这首诗是悼念亡妻之作,全诗以“贤名”贯串全篇。开头两句点出陈孺人的贤德,为下文作铺垫;接着两句写出她的德行已经受到众人称赞;最后两句抒发自己因妻子早逝而感到的哀痛之情。
这首诗的构思精巧别致。首句中的“贤声”,既包括生前的声誉,也包括身后的遗德。诗人用“贤声遍里闾”这一富于概括性的词语来写陈孺人的贤良美德,使读者对陈孺人有了一个总体印象。“果然论定”一句,表明她生前就有好名声。“论定”二字,道出了人们对她的一致看法,也暗示了这种名声是与生俱来的。第二句“盖棺馀”三字,又是一个关键性的字眼。它说明陈孺人生前的名声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公认,而且已经成为事实。第三、四句,进一步写陈孺人去世后人们的反应和议论。“最伤心处”一句,点明陈孺人的死,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而“妆台畔”,则具体到她死亡的地方。“无复”“添香”二句,则描绘她在死时的情形。“无复添香伴读书”,说明她死后,没有人再给她添加香烛,陪伴着她在灯下读书了;而“妆台畔”则表明她是在梳妆台旁死去的。这两句既是实写陈孺人死后的情状,也是虚写陈孺人生前的事迹,从而更突出了她的德行。
这首诗的写法很特别,它不从正面描写陈孺人的生平,而是抓住她的德行和影响,用一个“贤”字贯穿全文,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这样,读者就会对陈孺人产生敬意,并进而去想象她的生平。由于作者采用了这样的写法,所以这首诗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