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宋玉独悲秋,世事徒烦作杞忧!
自昔安危频北望,于今治乱付东流!
问天屈子难埋恨,斫地王郎且寄愁。
争奈姓名收不得,近来无计避公侯!

【注】:

登高宋玉独悲秋,世事徒烦作杞忧! ——登高楼远望,看到满目凄凉的秋色,感叹世事无常,忧虑重重。

自昔安危频北望,于今治乱付东流! ——自古以来,国家安危常常让人担忧。现在国家政治混乱,无法安定。

问天屈子难埋恨,斫地王郎且寄愁。 ——屈原投江自尽,他的冤魂还在天边徘徊。王郎(即王粲)被曹操杀害,他的悲痛无处寄托。

争奈姓名收不得,近来无计避公侯! ——无奈自己的名字被人收录进书卷,最近又没有办法逃避权贵。

赏析:

此诗为登楼之作。诗人以登楼远眺之眼,观世间沧桑巨变,抚己身世飘零之悲。首句“登高宋玉独悲秋”,写登高远望所见之景。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只见秋气肃杀,万物萧瑟,不禁生出无限感慨。“世事徒烦作杞忧”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之情。

第二句“自昔安危频北望”,诗人回忆起历史上那些因国家安危而频频向北观望的日子。这种经历使得诗人深感国家的不稳定和不安全,因此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第三句“于今治乱付东流”,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当前政治形势的担忧。他认为国家的政治混乱如同流水一般无法挽回,这使得他感到无助和沮丧。

第四句“问天屈子难埋恨”,诗人将心中的愤怒和不满化作泪水,洒向天空。他质问天地间是否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冤屈和怨恨,但却得不到任何回应。这种情感的宣泄使得诗人感到更加痛苦和绝望。

最后两句“斫地王郎且寄愁”和“争奈姓名收不得”,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无法摆脱困境的无奈和无力。王郎(即王粲)被曹操杀害,他的悲痛无处寄托,而自己的姓名却无法避免地被载入史册,成为世人的笑柄。这种命运的安排使得诗人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登高远望之眼观察世间变迁,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之情。诗人以历史典故为引,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愤懑。同时,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无法摆脱困境的无奈和无力。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抒情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