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尽山横峙,霞明半岭西。
寒鸦争乱影,孤鹜与飞齐。
树点浑成绮,崖悬恍折圭。
奇观当逸兴,生面早留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 水尽山横峙:描述了一幅山水画卷,水似乎要流尽了,而山峰横峙在前方。这里的“横峙”指的是山峰直插云霄的样子,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 霞明半岭西:描绘了日落时分,阳光洒在半岭的西边,形成了美丽的霞光。这里的“霞明”指的是夕阳下的美景。
- 寒鸦争乱影:描写了一群寒鸦在空中飞翔,它们的飞行轨迹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片混乱的影子。这里的“乱影”指的是鸟群飞行时留下的影子错综复杂。
- 孤鹜与飞齐:描述了一只孤独的野鸭与一群飞鸟一起飞行的情景。这里的“与飞齐”指的是野鸭和飞鸟一同飞翔,它们之间的距离很近。
- 树点浑成绮:形容树木繁茂,枝叶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精美的图案。这里的“浑成”指的是自然生长形成的完美无缺。
- 崖悬恍折圭:描绘了悬崖峭壁的形状,仿佛可以触摸到的玉圭一样。这里的“恍折圭”指的是悬崖如同折断的玉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奇观当逸兴:认为眼前的风景是难得的奇观,激发了作者的兴致。这里的“逸兴”指的是作者因欣赏美景而产生的兴奋心情。
- 生面早留题:表达了作者想要在这片美景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即创作出一首诗来赞美这里的风景。这里的“生面”指的是新的面貌,即作者希望以自己的视角来重新诠释这片山水。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台湾八景之一的“水尽山横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首联“水尽山横峙,霞明半岭西”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勾勒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颔联“寒鸦争乱影,孤鹜与飞齐”则通过鸟儿飞翔的景象,营造出了一种动态美。颈联“树点浑成绮,崖悬恍折圭”进一步运用比喻,将树木与悬崖比作精美的图案,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末联“奇观当逸兴,生面早留题”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番景色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