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竹搆江亭,深宵听浪声。
随风疏欲断,和月到无情。
忽讶琴书冷,真从几案生。
波臣应共语,籍籍颂高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台湾八景·伐竹构江亭》。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含义。

首句“伐竹搆江亭”描述了诗人在江边搭建了一座竹制的亭子,以欣赏江上的美景。这里的“伐竹”指的是砍伐竹子,而“搆江亭”则表示建造了一个小亭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次句“深宵听浪声”则转入夜晚的情景。在深夜里,诗人静静地聆听着海浪的声音,这是一种静谧而美好的体验。这里的“深宵”指的是夜晚,而“听浪声”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喜爱。

第三句“随风疏欲断”进一步描述夜晚的声音,强调了风的力量。这里的“随风”表示风的流动,而“疏欲断”则形容风的力度之大,似乎要将树木吹断。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展现了夜风的强大和无情。

第四句“和月到无情”则是对前三句景象的总结。这里的“和月”表示月亮,而“到无情”则表达了月亮虽然美丽但无情的特质。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第五句“忽讶琴书冷”则转向室内的场景。在这里,“琴书”代表文人雅士的用品,而“冷”则表示这些物品被冷落或遗忘。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文人失意、冷落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

第六句“真从几案生”则是对第五句的补充和深化。这里的“真”表示真实、实在的意思,而“从几案生”则表示这些文人雅事是从书桌上开始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感慨,认为文人的生活应该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而非物质享受。

最后一句“波臣应共语,籍籍颂高清”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这里的“波臣”指的是水中的鱼儿,而“应共语”则表示它们可以自由交流。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希望人类能够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文人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同时,诗句中的典故和象征元素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