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外吴山数点青,寒波渺渺抱空亭。
国门尚奉将军令,海徼方高处士星。
岂悔邹枚惟作赋,何妨申伏且专经。
临岐不作杨朱泣,渔父《沧浪曲》可听。

【注释】

和宋既庭顾茂伦刘西翰沈石均沧浪亭诗:沧浪亭是苏州的一处名胜古迹,此诗为酬和之作。沧浪:水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沧浪亭为宋代苏舜钦所建。诗人以沧浪自喻,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之情。

烟外:指沧浪亭外的烟波浩渺。吴山:指苏州近郊的太湖。国门:指京城长安。处士:隐居不仕的人。邹枚:指战国时齐国的邹阳和西汉时枚乘,二人均为辞赋家。申:通“伸”,伸展。专经:专心研究儒家经典。杨朱:战国时思想家,主张“贵己”“重己”。《沧浪曲》:一种琴曲名称。

【赏析】

沧浪亭,又名观乐亭,为北宋文学家苏舜钦于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所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沧浪亭街北端。沧浪亭最早为五代时吴越国王钱谬所建,初名“奇秀园”;北宋年间曾毁于火;南宋时期重修并易名“沧浪”以资纪念;明初则更名“奇丽阁”和“览秀楼”等,直至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才复旧名。

沧浪亭原在阊门外,后迁往城南,与拙政园毗邻。沧浪亭是江南著名的游览胜地,自古以来便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沧浪亭最引人入胜的景观是园内的“山色溪光”,其中“烟波渔舍”最为出名。

全诗前半部分描写沧浪亭景色,后半部分写游沧浪亭的感受,最后以“临岐不作杨朱泣,渔父《沧浪曲》可听。”来点题。

【译文】

烟雾笼罩着远处的吴山数点青翠,寒波渺茫无边地拥抱着这座孤零零的亭子。

国家还奉承将军的命令,海角天涯正高悬着一颗星。

岂止后悔像邹阳、枚乘那样只能作赋抒情,何妨像申公巫臣那样专心研究儒家经书!

临别不再做那杨朱那样的哭泣人,听听渔父唱起那《沧浪曲》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