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之视今,今之视昔,大抵若此;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
戏台
后之视今,今之视昔,大抵若此;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
注释:
- 后之视今,今之视昔:后来的人看待现在,现在的人看待过去,大体上都是这样(认为都是如此)。
-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比喻乐器不如人声,而人声又不如人的嗓音。
- 渐近自然:逐渐接近自然。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戏台变迁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比后之视今、今之视昔,表达了对戏剧变迁的感叹。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丝弦乐器逐渐演变为更加贴近自然的戏曲表演。
诗中的“渐近自然”一词,体现了诗人对戏曲艺术发展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看到了戏曲艺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逐渐脱离了传统的束缚,走向了更加真实、生动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追求,正是诗人所倡导的“渐近自然”的创作理念。
这首诗以戏台的变化为线索,描绘了时代的变迁和艺术的发展。诗人通过对不同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不同看法的对比,展示了艺术与时代的关系,以及艺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戏剧艺术发展的关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