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登嘉陵舟,日出羌水赤。
履险倦鞍马,即次亦称适。
黕黮双峡来,突见巨灵蹠。
崭岩无寸肤,青冥厉双翮。
阴崖积龙蜕,跳波畏鲸掷。
往往压人顶,骇此欲崩石。
洞穴峡半开,兵气尚狼藉。
蛇豕据成都,置戍当险厄。
至今三十年,白骨满梓益。
流民近稍归,天意厌兵革。
会见賨卢人,烧畬开确𥕂。
慷慨一扣舷,浩歌感今昔。
风便黎州城,茫茫波涛白。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朝天峡的所见所感。下面是诗句、译文和注释:
朝登嘉陵舟,日出羌水赤。
译文:早晨登上嘉陵江的舟船,太阳从羌水的水中升起,水面染红了。
注释:嘉陵江,长江上游一条支流,发源于四川省境内,流经陕西、甘肃、四川等地,注入长江。羌水,指嘉陵江中的一条支流。
履险倦鞍马,即次亦称适。
译文:在险要的道路上骑马感到疲倦,但停下来也觉得很舒适。
注释:“履”是动词,表示步行或骑马。“次”是名词,指停留的地方。“称”是副词,表示相当于。
黕黮双峡来,突见巨灵蹠。
译文:两条蜿蜒曲折的大峡谷从远方奔来,突然看到一个巨大的人形山体。
注释:“黕黮”是指色彩深暗的意思。“巨灵蹠”是传说中的大力士伏羲的形象。
崭岩无寸肤,青冥厉双翮。
译文:陡峭的山崖上没有一片树皮,天空中两翼张开的飞鸟奋力展翅。
注释:“崭岩”是指高耸的山崖。“寸肤”是指没有树皮。“青冥”是指天空。“厉”是形容翅膀张开的样子。
阴崖积龙蜕,跳波畏鲸掷。
译文:阴暗的山崖下堆积着古代龙的遗骸,波浪汹涌如同害怕被巨鲸抛起。
注释:“阴崖”是指阴暗的山崖。“龙蜕”是指古代龙的遗骨或残骸。“鲸掷”是指巨大的鲸鱼跳跃的样子。
往往压人顶,骇此欲崩石。
译文:常常有巨石压在人的头顶,令人惊恐地想要倒塌的石头。
注释:“往往”是指常常。“压人顶”是指巨石压在人的头顶上。“骇”是形容词,表示使……害怕。“崩石”是指崩塌的石头。
洞穴峡半开,兵气尚狼藉。
译文:山洞峡谷一半已经打开,战争的气息还十分狼藉。
注释:“洞穴”是指山洞或者峡谷。“兵气”是指战争的气息。“尚”是动词,表示还。“狼藉”是指乱七八糟的样子。
蛇豕据成都,置戍当险厄。
译文:蛇和野猪占据成都,在这里设置了防御工事,处于险要之处。
注释:“据”是指占据的意思。“成都”是指现在的成都市。“戍”是指守卫。“当”是介词,表示处于。“险厄”是指险要的地方。
至今三十年,白骨满梓益。
译文: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年了,白色的骨头遍布在梓州和益州等地。
注释:“至今”是指到现在为止。“三十载”是指三十年。“梓州”是指现在的四川省内江市。“益州”是指现在的四川省广元市。“白骨”是指骨头。“满”是动词,表示填满了。“梓益”是指四川省内的两个地名。
流民近稍归,天意厌兵革。
译文:流离失所的百姓最近逐渐回归,上天厌倦了战争带来的破坏。
注释:“流民”是指流离失所的百姓。“近”是指最近。“稍”是副词,表示逐渐地。“归”是指回归。“厌”是形容词,表示厌倦。“天意”是指上天的意志。“厌兵革”是指厌倦了战争带来的破坏。
会见賨卢人,烧畬开确墝。
译文:见到賨卢的人们,他们正在烧荒开垦土地。
注释:“賨卢”是指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民族。“见”是指见到。“烧畲”是指烧荒开垦土地的动作。“确墝”是指土地平整后的形状。
慷慨一扣舷,浩歌感今昔。
译文:豪放地拍打船舷,大声唱歌表达对过去的回忆。
注释:“慷慨”是指豪迈地。“扣舷”是指拍击船舷。“浩歌”是指大声歌唱。“感今昔”是指感慨过去的事情。
风便黎州城,茫茫波涛白。
译文:顺风而行经过黎州城,只见茫茫波涛一片洁白。
注释:“黎州城”是指今天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城区。“茫芒”是指辽阔无边的样子。“波涛白”是指波涛汹涌洁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