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门疏勒久逋逃,上相西征落节旄。
宛马不闻肥苜蓿,番氓几见贡葡萄。
天阴雪断交河树,风急沙翻瀚海涛。
多少征人望乡处,碛西回首月轮高。
【注释】
花门:指西域的花剌子模国,唐时在今中亚的撒马尔罕一带。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上相:指唐代名臣郭子仪。西征:指郭子仪率军讨伐安史之乱的叛乱分子吐蕃。落节旄:指失去官位。宛(wǎn)马:指西域的骏马。苜蓿(mù xu ):草本植物,古人常食之,故称“苜蓿”。葡萄:西域特产,味美,故称“葡萄”。交河:即今新疆吐鲁番市附近的古城遗址。瀚海:沙漠。碛(qì):沙石之地。月轮高:月亮明亮。
【译文】
花剌子模国的疏勒早已成了逃兵,西征的上相现在失去了官位。
西域的骏马不再吃苜蓿了,吐蕃部落几次进贡葡萄。
天阴雪下断绝了和吐蕃的贸易,风急沙飞翻腾着沙漠波涛。
多少出征的将士望着边远荒凉的地方,从碛西遥望那明月当空皎洁明亮。
【赏析】
《新秋感兴十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组诗中的第七首,作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季,诗人被贬太子少保后第二次出塞,途经碛西时所作。诗以写景起头,然后抒怀。前四句写吐蕃人对汉使的冷漠态度,五、六句写吐蕃与唐的关系,最后两句写思乡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强烈的时代气息。